正在閱讀
後石油城市

後石油城市

上月底,北美館3樓推出由德國建築專業雜誌《ARCH+》策畫的「後石油城市:城市未來的歷史」展,本展是五年前由策…
上月底,北美館3樓推出由德國建築專業雜誌《ARCH+》策畫的「後石油城市:城市未來的歷史」展,本展是五年前由策展人傅斯(Thilo Fuchs)與《ARCH+》雜誌開始合作策畫的項目,策展人表示:「自1960至1970年代開始,城市發展、永續環境及再生能源等議題,持續地被人們關注及討論。
瑪斯達廣場,這些傘狀設施在提供遮蔽之同時,亦以整合型太陽能電池生產並儲存電力。在夜間,這些傘狀遮蔽物將閉合成為照明燈柱,由日間所儲存的能源供電。(Masdar umbrellas Foster+Partners, Transsolar 台北立市美術館提供)
當時很多的城市規畫提案看起來像烏托邦的想像,但隨著科技進步,逐漸地被落實並得以改善人們的生活。雖然這些提案未能完全實現,但就如展覽副標題『城市未來的歷史』所言,城市的未來歷史與更美好的生活將由今日的奠基持續往前推進」。展覽以文件與統計資料形式展出,依各設計案內容分為永續性(Sustainability)、交通運輸(Urban Transit)與都市系統(Urban Systems)三個議題。展覽中提出來自台灣、德國、杜拜等不同國家建築師對於永續城市可能之未來設計案共16件,以及三件與此議題相關的歷史圖表,回溯建築師對於後石油城市與人類未來的想像,與思考「城市之未來」(city’s future)的歷史。
林怡秀( 13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