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OUCH
開/關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 專欄
  • 新聞
  • 視野
  • 展演
  • 人物
  • 市場
  • 影音
  • 專題
  • 小典藏
  • Yishu
  • 書店
  • 空間
  • 餐飲
開/關
  • 典藏
  • 小典藏
  • Yishu
  • 書店
  • 空間
  • 餐飲
開/關
0
陳鎰森│樹人 Inner journey 油彩、麻布 153x153cm 2014 日帝藝術提供
洪天宇│十文溪 壓克力彩、鋁板 183x91.5cm 2017 日帝藝術提供
‹
›
視野
2017.12.15
洪天宇・陳鎰森 微風
文 | 呂學卿

SPONSORED

此檔展覽展出二位風格與主題大相逕庭的藝術家,以寫實手法呈現台灣山林風景的洪天宇,以及以半具象風格,表現親情之愛與家庭溫暖的馬來西亞藝術家陳鎰森。日帝藝術總監楊心琁從二位藝術家作品中,感受到如微風般深入人心的感動,因而直覺地將此檔雙個展取名為「微風」,從感性的角度取代理性的剖析,切入二位藝術家的作品。洪天宇的山林寫真與陳鎰森的家庭倫常之情,恰是理性與感性的「分庭抗禮」。

陳鎰森│樹人 Inner journey 油彩、麻布 153x153cm 2014 日帝藝術提供

自現代藝術之父塞尚(Paul Cézanne)的名言:「世界皆由圓柱體、圓錐體和球體所構成」起始,洪天宇在開幕現場闡述他在創作中追尋的「模組論」,並在專文〈福爾摩沙山水誌──寫在展覽之前〉中,更為詳盡地細述與推論。在他的創作思考中,藝術家主觀地呈現/再現客觀現實的方法,即是一種「模組」,可用App或是驅動程式的概念來理解。如塞尚認為世界上所有事物皆由圓柱、圓錐與球體三種造型構成,而印象派則認為是光影,高更(Paul Gauguin)解放了色彩的詮釋等,都建構出個人或是藝術流派不可取代的獨特價值。洪天宇在提出標誌性的「空白風景」之後,他接續致力創造的模組,即是在寫實的壓克力畫作中,融合傳統山水多重視點,並表現大自然變化萬千的動態。中國山水以三遠法營造出可遊可賞的理想風景,在洪天宇的轉化下,以低限的「空白風景」手法點破寄情山水的純真,以飛天入地的空拍機打破人體遊歷山川的限制,其重新建構、拼合的多重視點,多了一層攝影機械的視角,又抑或是多了一層飛禽走獸的視角?而在探索視角之外,洪天宇也透露下一波的建構,同時呈現水墨向下滲透的層次,以及顏料向上層疊的質感,構造風景畫演變中更升級的模組。

洪天宇│十文溪 壓克力彩、鋁板 183x91.5cm 2017 日帝藝術提供

陳鎰森去年發表母體孕育生命的「生之頌」系列後,今年5月便全家旅居台北,創作出十來幅「首善之根」系列。他自言離開了故鄉到異土,激發出不同的創作能量。延續「生之頌」半具象的象徵風格,以及如宇宙星河般的筆觸,「首善之根」聚焦「百善孝為先」的家庭倫常教育,以大樹扎根於土作為象徵,並更具象且激烈地加深肌理並揉皺畫布,具體地展現「扎根」的力道,厚實而穩固地,呈現孝道作為親情及家庭教育之「根」的意象。

洪天宇 陳鎰森
作者 / 呂學卿 ( 21 篇作品 )
收藏文章 Facebook 分享 Line 分享 WeChat 分享
上一篇 | 藝術祭到底真正發生什麼事? 下一篇 | 低端現實,藝術工作者們的日常

本文相關選書

《典藏‧今藝術》第303期_12月號
《典藏‧今藝術》第303期_12月號
83 折
150 元
BOOKSTORE

雜誌訂閱

今藝術二年期加贈典藏經典選書11/12月專案(國內讀者適用)
古美術二年期加贈典藏經典選書11/12月專案(國內讀者適用)
小典藏雜誌《11月新書【大的小的】專案》
‹ ›
BOOKSTORE

SPONSORED

RELATED

  • 沒有記錄的收藏就不算收藏,一個受人尊敬的收藏家是怎樣煉成的?
    NEWS 新聞 - 2017/7/13
    沒有記錄的收藏就不算收藏,一個受人尊敬的收藏家是怎樣煉成的?
  • 筆墨水俱入神化:國寶畫家胡念祖辭世
    NEWS 新聞 - 2019/6/2
    筆墨水俱入神化:國寶畫家胡念祖辭世
  • 差異的共存與對話 訪阿布達比羅浮宮館長哈巴迭
    VIEW 視野 - 2018/2/22
    差異的共存與對話 訪阿布達比羅浮宮館長哈巴迭

WHAT'S HOT

  • 大千「筆」蹤在日本:聽東京筆墨莊玉川堂、喜屋話當年
    VIEW 視野 - 2019/4/23
    大千「筆」蹤在日本:聽東京筆墨莊玉川堂、喜屋話當年
  • 亞紀畫廊黃亞紀:不能單靠品味與眼光,經營畫廊要用減法
    PEOPLE 人物 - 2019/12/6
    亞紀畫廊黃亞紀:不能單靠品味與眼光,經營畫廊要用減法
  • 在藝術祭反思藝術祭:林怡華談當策展離開美術館那道牆後
    PEOPLE 人物 - 2019/12/9
    在藝術祭反思藝術祭:林怡華談當策展離開美術館那道牆後
GO
  • 關於典藏
  • 隱私權聲明
  • 服務條款
  • 常見問題
  • 廣告刊登
  • 工作職缺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Artou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FB
  • instagram
  • youtube
  • line
關注典藏藝術,獲得更多第一手藝術訊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