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吟詠第三自然

吟詠第三自然

外在世界,歷來是藝術家歌詠、發現、投射的對象,但對資訊化時代的新一代藝術家而言,外在世界不再是指上帝創造的大自…
外在世界,歷來是藝術家歌詠、發現、投射的對象,但對資訊化時代的新一代藝術家而言,外在世界不再是指上帝創造的大自然,也不是工業革命後人類建構的第二自然——城市,而是資訊氾濫之後的各種媒介、印刷與時尚、訊息‧‧‧‧‧‧,或可稱之為「第三自然」。耿晧剛,一個霍剛前往義大利米蘭五年之後,才在台灣出生的另一個世代的年輕人,玩著機器戰警長大、打著電動玩具長大的一代,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之後,便前往米蘭留學。這個古老的城市,有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街道,也有最時尚的櫥窗與視覺資訊,對這個來自台灣的年輕人而言,似乎充滿了好奇與想像,從櫥窗擺置的色彩,到牆壁馬賽克的質感,乃至街道石塊的紋理,在在地交融著歷史的歲月痕跡與時尚的新鮮美感,這種並置與對比,也就成了藝術家創作的基本結構與詞彙。
不過,耿晧剛對這些視覺美感的吸納與運用,並不納入一種理性的掌握或歸納,也不抒發成一種感性的情緒或發洩;毋寧說,他更像是一個行吟的詩人,以開敞、流動、適意的心靈,讓這些色彩、形式,乃至衝突、拉拒的語彙,依他們自有的溫度、個性,同時呈現在畫面之中;有時,你會窺見某個建築古老的馬賽克拼貼圖案;有時,你會發現猶如方格玻璃櫥窗後繽紛的色彩;甚至,有些時候,畫面中就直接出現米奇、米妮、海綿寶寶和超人、蝙蝠俠等卡通圖案;而在2013年的一批作品則在幾何的圖樣中,出現斑馬、豹等動物的皮毛,耿晧剛的作品,充分反映一個多所關懷、凡事入心、凡物入眼的熱情藝術家的生命本質。
做為一位成功的藝術家,關鍵還不在對外在世界的感悟與捕捉,而是在如何將這些事物安置、集中在一個有限的畫面中,而顯現出一定的意義或美感。明顯地,耿晧剛的成功,正在將這些原本獨立、片斷的物象或語彙,從自身的語彙脈絡中抽離出來,又並置、拼貼到另一個脈絡或文本中,形成新的意義或語境,增加了觀眾觀看、理解的空間,甚至不同的詮釋或感動;這樣的手法,其實就和裝置藝術的構成,有著相當雷同、流通之處。
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耿晧剛留學米蘭布雷拉藝術學院時,主修的正是繪畫與裝置,而他所追隨的迪亞哥‧埃斯坡瑟鐸(Diego Esposito)教授,更是強調觀念藝術的思考。耿晧剛初抵米蘭的1998至2000年間,就有一批以有色墨水形成的紙上作品,往往以極簡拙的幾筆,捕捉某些湧現的靈感或意象,有時是一些反覆的平行線,有時是一些重疊的符號、筆畫,有時則是人體的勾勒‧‧‧‧‧‧。總之,這些早期的紙上手稿,做為日後創作的參考,卻也紀錄了某些閃現的靈光,基本上,反而更透露了藝術家在創作前期的思維痕跡與焦點。
而在壓克力彩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窺見耿晧剛在色彩重疊上所投注的用心,往往看似平面的色塊中,有一些壓印、重疊的肌理,在淡亮的色彩底層,其實掩埋著多重層疊的暗沉色彩;這種猶如複寫紙般的層疊效果,既增加了畫面的肌理質感,也呈顯了歷史記憶的層累與呼喚。
此外,色彩也擔負著溫度傳達的任務,像幾件標題為〈熱帶〉或〈24度〉的作品,都可以看見藝術家對環境的敏感與掌握。
耿晧剛創作取材的範圍,顯然極廣,除了來自城市的壁面、櫥窗、市招、路石,也來自居室空間的小物件,如:信封、摺紙等。幾件取名〈喬依斯〉,或〈梯〉、〈迷彩〉的作品,也顯示藝術家生活的片斷與接觸或閱讀的內容。
從耿晧剛2015年的作品判讀,藝術家正在逐漸告別那個曾經令他著迷、依戀的「時尚古城」米蘭,而回歸現實生活的取樣。
不同於那個數十年隱居米蘭深巷、聆聽二胡古樂的前輩畫家霍剛,耿晧剛的藝術,總是貼近現實生活的周遭環境;返台後一度從事時尚品牌經營的背景,似乎也讓他更敏感於如何掌握觀眾與作品間的互動。流動於現實物件與抽象畫面構成間的耿晧剛,在敍事、詠物與純色域的邊界間游移,提供觀賞者一種生活的態度和觀看的心情。
長乘以寬 耿晧剛作品展
時間:2016.09.03-09.24
地點:大趨勢畫廊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09-1號
電話:(02)2587-3412
網址:http://www.maintrendgallery.com.tw/
耿晧剛的創作,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至少就可以分成三個主要的類型:一是繪畫作品,包括壓克力彩和許多紙上手稿;二是物,帶著些許裝置的意味;三是攝影,也包括一些噴墨的電腦合成創作。
耿晧剛似乎不急著為自己的創作類型定性,更不為「風格」的建立煩惱,顯然,這種不拘一格、不定一型的跨域創作型態,正是他做為新世代藝術家的一種特質展現。
即使單論繪畫,從1990年代初期東海大學美術系開始,耿晧剛就未曾在技法或風格上定型,在父親是建築師、母親是現代水墨畫家的家庭背景下,耿晧剛對幾何式的色面構成,或書寫性的心象表現,具有同樣的興趣與探討的熱情。1997年赴義大利留學之後,更加入許多觀念藝術的表現;他像一個不斷吸納的海綿,企圖將他所見所聞、所感所知的一切,都納入到創作的思維之中,也因此,在不同的階段,就有不同的表現與作為。
本文擬僅就2016年在台北大趨勢畫廊的個展「長乘以寬—耿晧剛作品展1998-2015」中的作品,作一初步的閱讀與詮釋。
相對於1964年前往米蘭、長居米蘭的霍剛,1997年前往米蘭布雷拉藝術學院留學的耿晧剛,同樣以帶有色面及符號的抽象繪畫,卻呈顯了兩個世代、不同面向的思考。如果說霍剛的作品是一種寧靜的、音樂性的、內在世界的探索,年輕整整卅七歲的耿晧剛,他的創作則是變動的、視覺的、外在世界的映現與拼貼。
斑馬 2013 100x40cm 壓克力畫板 複合媒材
蕭瓊瑞( 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