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設計評論人的疑問:為什麼2018倫敦設計雙年展的台灣館,看不到設計?

設計評論人的疑問:為什麼2018倫敦設計雙年展的台灣館,看不到設計?

就在近日大家熱烈討論國慶主視覺設計時,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2018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也在近期開幕了。不過,今年開始由文化部接掌的台灣館,卻是交給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的藝術銀行擔綱,展出「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台灣設計師或是設計作品在此次的設計雙年展中都完全「缺席」……
2018年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主視覺。(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就在近日大家熱烈討論國慶主視覺設計時,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2018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也在近期開幕了。不過,今年開始由文化部接掌的台灣館,卻是交給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的藝術銀行擔綱,展出「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台灣設計師或是設計作品在此次的設計雙年展中都完全「缺席」……
時間回到兩年前,當時第一屆創辦的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設計師們以自己民間的力量,以台灣館的名稱參與。當時曾熙凱以食物設計策劃出表達台灣多元民族融合的Eatopia、還有廖小子以奔放手寫字型設計的《修龍》主視覺,屬於台灣當代設計的能量,也因此有了在設計日常實用物件之外,以抽象議題為主題,進一步透過設計去討論、溝通的創新平台。
2016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台灣館展出現場。(©Ed Reeve,LDB提供)
國際間,以「設計」為主軸的雙年展其實不多,最有知名度的大概只有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堡設計雙年展,而由已經在國際間獲得廣大好評的倫敦設計週(London Design Festival)為主辦單位,在2016年第一次舉辦的倫敦設計雙年展,第一屆就吸引來37個國家參展,今年也微幅增加到40個,其中英國館連續兩年由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當綱策展、美國館同樣連續兩年由美國國家級庫柏休伊特設計博物館(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負責策展,由此可以見得各國對倫敦設計雙年展的重視程度。
2016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英國館展出現場。(©Ed Reeve,LDB提供)
2016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美國館展出現場。(©Ed Reeve,LDB提供)
先不說台灣一直沒有「設計博物館」來主導策劃這類事務,(這件事之前在2016年10月號我策劃的《La Vie雜誌》〈理想中的設計博物館──如何累積台灣的設計文化軟實力〉中有50至60頁的篇幅討論此議題),在這篇文章裡,想問的是,「為什麼2018年的倫敦設計雙年展,設計完全被缺席?」兩年前,文化部只有極低度出資贊助當時的設計師團隊,而今年文化部終於出面主辦,其實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讓藝術取代了設計原本該有的位置,文化部從開始就劃錯重點。
2018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台灣館展出現場。(©Ed Reeve,LDB提供)
只要點開倫敦設計雙年展的官網首頁,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the world’s most exciting and ambitious designers, innovators and curators gather in the capital…」開宗明義以「設計」為主軸的核心。再回來檢視一下,今年台灣館除了國美館官網的新聞稿外,最主要有在更新相關消息的臉書(Facebook)活動頁面「[隱形的吶喊 Invisible Call]2018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在8月24的臉書po文中直接寫著,「藝術銀行……今年以倫敦雙年展的策展單位之姿,期待將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樣貌於國際舞台上呈現給各國觀眾。」我對於藝術銀行本身完全沒有意見,它本身有自己如上文所說該擔負起的任務,只是在文化部的工作分配邏輯裡,藝術銀行被文化部放在這位置,完全就是走錯棚。
2018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台灣館展出現場。(©Ed Reeve,LDB提供)
在這個藝術雙年展數量遠多過於設計雙年展的現在,在台灣設計界已經擁有越來越豐沛能量的現在,像是倫敦設計雙年展這樣的國際設計重要平台,能以「台灣館」為名,平等地和其他39個國家單位一起出現,文化部到底是基於什麼決策過程和理由,會將一切讓位給藝術,而完全不見設計呢?
2018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英國館展出現場。(©Ed Reeve,LDB提供)
2018年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美國館展出現場。(©Ed Reeve,LDB提供)
方敍潔( 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