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號蕭勤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80能量蕭勤回顧.展望」一展中,將呈現他在各個時期的繪畫及雕塑作品。幾乎所有藝術家的創作靈感都來自於生活,但有人說蕭勤的作品更趨近於生命經驗的昇華,跳出了生活的框框,傳遞了普世之情,宇宙之愛,這除了與他的生活經歷相關,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 蕭勤回答:「我的作品當然是我生命經驗的昇華;在1960年代時,我在某方面經歷了歐洲藝術的觀念,覺得要發展出我自己的藝術思想及觀念,必須有其豐富的思想後盾才可能,由於我來自中國,因此很自然的從中國文化的傳統中尋找我可發展的途徑,窮其所索在中國文化中唯有道家思想能引起我深層的研究興趣,並在我的作品中傳遞著這些思想的精華。」是否因為如此,所以蕭勤的作品中能感動觀者,而那被描述充滿了普世之情及宇宙之愛的特質,更是由於他的生活經歷與感受所致。例如:他對某些情感的紀錄、及因愛女去世的極度悲傷而昇華出的悟覺及對宇宙無限的嚮往……都是屬於非物質性的靈感。 此次於國美館展出的作品亦是蕭勤繪畫生涯的一次重要回顧,講述著他所經歷的一生,而他最想向觀眾表達的是什麼?「展望」是帶著淨化生命的時代責任嗎?他回答道:「生與死是生命中完整的過程,我希望能夠探討生命不可預期的發展及其永恆性。」 他更強調說道:「當我在不斷地往宇宙最深邃的幽玄之處深掘的時刻,1990年卻遭遇女兒意外身亡的悲劇,錐心之痛讓我久久無法走出悲傷情緒。然而,在頓悟到一切的不幸、死亡,終將『重生』的事實後,我知道自己已進入了更深層自覺的境界,我形容自己『悟』出了生命之永恆性:『生命,雖然以一種方式離開了,卻會以不同的方式轉換地再出現,生命的本質則是在不斷地轉換中』。例如此次參展作品中的《飛越永久的花園》、《生命之能量》、《協奏》,就是我參透生死後, 歌頌生命的完整與對死亡之無所懼。」 死亡雖是悲劇,極度錐心之痛會讓人久久無法走出。然而,在意識到一切的不幸、死亡,終將「重生」這樣的頓悟觀點之時,新的能量才能進入了更深層的自覺境界,蕭勤形容那就是「悟」出了生命之永恆性。 此次於國美館所策畫之「80能量蕭勤回顧.展望」,藝術家以作品深刻地表達出生命在永不絕望時擁有一股強大能量,畫面賦予眾人一股重生的力量,因而能在生命的完整和不完整中尋求其永恆之對應和轉換。蕭勤表示:「單純,是一種境界,而整個生命就是無限的學習及成長」。 80能量蕭勤回顧.展望 2015.10.09-2016.01.10 國立台灣美術館 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 《典藏藝術網》LINE官方帳號 快來加入 《典藏藝術網》粉絲團

WHAT'S HOT
- PEOPLE 人物 - 2019/12/9在藝術祭反思藝術祭:林怡華談當策展離開美術館那道牆後
- NEWS 新聞 - 2019/12/10第13屆上海雙年展宣布,由西班牙建築家安德列斯.賈科擔任策展人
- VIEW 視野 - 2019/12/9CIT19國際論壇「當代策展的亞洲語境及其超越」第三日:邊緣者的主體凝聚、中心霸權建立以及某種「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