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一段青春無限,成人未滿的創作經驗:Young Voice不簡單生活節

一段青春無限,成人未滿的創作經驗:Young Voice不簡單生活節

到底現在的青少年關注的是什麼?他們的核心價值又如何不同於我們這批「80後」?近期,由富邦文教基金會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不簡單生活節」,有了一個可供閱讀、理解青少年文化的路徑。
不再只是輕易按下快門
原本預期會看到一般學生展覽,過剩的青春氣息、科展式或不夠完整的展呈方式,但抵達展覽現場,無論文字、影像的質量,都出奇得完整與早熟,尋覓作品背後工作過程,發現講師群的教育方式影響相當關鍵,這也是青年發聲獎自2017年開始的重要調整,邀請13-19歲的同學參賽,從過去徵件式,改為資格選,第一階段共錄取百位學生,導入長達八個月的訓練課程,借重專業師資、細膩慎重的課程設計與持續的討論和陪伴,開啟和學生一同體悟文字與影像創作的可能。
如青少年發聲獎攝影組,一向都是主辦單位報名最踴躍的項目,主要現在數位相機、手機普及,攝影成為青少年輕易能實踐的創作形式,但也容易流於過於個人、微觀、片段的視線,這也是參與評審、講師對於青少年視線受限的隱憂。因此在青少年發聲獎的攝影組初選,即選出40位對於攝影與自我表達都有意願嘗試的青少年,透過專業影像工作者的馬拉松課程,希望參賽同學可以意識到,「創作」不再只是輕易的按下快門,主動親近並理解拍攝對象,釐清自身的觀點與表達,更是比器材或技術精進前更重要的過程。
「青少年發聲獎攝影組」創作作品。(攝影/張玉音)
如邀請攝影家陳敬寶,以「針孔攝影」為題,使參與學生思考攝影的原理,而在這麼單純的原理下仍有許多可實驗的方向,以及當現下攝影器材取得如此容易,何謂學員們想真實表達的影像探問。或邀請Lightbox 攝影圖書室館長曹良賓分享當代攝影的多元面貌,讓學員可以思考「照片」與「攝影作品」的關鍵差異為何?他以年輕人喜愛的「自拍」行為為出發,讓青少年理解攝影家是如何思考影像內容、攝影行為、意識形態,以及影像創作中混合自我意識與預設外在觀看眼光的複雜性,一張影像其實充滿多種解讀的可能。也有些課程會安排攝影組與文字組一同上課,如邀請ExLab攝影實驗室主持人鍾易庭、《南風》作者鍾聖雄便透過攝影影像與記錄文字兩者相互影響的工作關係。
年輕世代說出好故事的能力
青少年發聲獎文字組則設定為「專題報導」創作形式,邀請許多一線記者與文字工作者做為講師,並以不斷在田野中學習為課程的方向,希望找出這個世代能好好說故事的能力。包括邀請公共電視新聞部的林靜梅,談談網路、時代變遷中,新聞定義的複雜、變遷與反思。文字工作者諶淑婷,透過自己對於新聞的理解和分類,將對於製作專題的架構、提問技巧、蒐集資訊的方法無私地傳授給學生。《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作者胡慕情,也與學生分享報導與田野調查的工作倫理等。
一段青春無限,成人未滿的創作經驗:Young Voice不簡單生活節
而下一個階段的課程,文字組開始真正進行田野調查練習,先從台灣三個在地社區進行三天兩夜的訪談、書寫,再與攝影組合作延伸到離島金門,共同進行田野工作。最末再選出七位同學由發聲獎平台媒合專業的指導者,包括管中祥、何榮幸、房慧真、黃哲斌等人分別指導這七位學生完成獨立報導。這些獨立報導的主題選擇相當成熟完整、切合時下困境與議題討論,如「翻轉吸管印象–環保吸管在台灣」、「部落裡的異鄉人–成功鎮觀光開發案與部落發展的未來」、「根落大潭–第三天然氣接受站與居民」等,雖然專題報導是相當傳統的新聞架構與書寫形式,但如何在傳統中去創造更寬廣視野的想像,或選擇與社會對話的姿態,則是講師們留給年輕學員的創造填空題。
步行參訪完整個展覽範圍最大的「青少年發聲獎」展區,在這些略帶生澀卻令人驚豔的作品中,真實的欽羨現下青少年所能獲得的養分與資源,這個學習過程充分提醒他們善用年輕心靈的洞察力與自我思辨能力,以資料蒐集、努力探問真相,去發現那些從未思考過的事件背後,與自己切身的連結,尋覓出這個世代誠實向社會發聲的方式。
「青少年發聲獎攝影組」創作作品。(攝影/張玉音)
「青少年發聲獎攝影組」創作作品。(攝影/張玉音)
「不簡單生活節」主視覺。(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
2018 YoungVoice不簡單生活節
時間|2018.03.01-03.25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1樓
掐指一算自己距離18歲已經接近20年,這個年齡的距離隨著不斷被喚作阿姨、為人母或脫離教育現場後,對於年輕生命的生活實景、養分、興趣等越來越模糊,我們往往只能揣想他們的思考面貌,但到底現在的青少年關注的是什麼?他們的核心價值又如何不同於我們這批「80後」?近期,由富邦文教基金會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不簡單生活節」,有了一個可供閱讀、理解青少年文化的路徑。
創建於2005年的「青少年發聲網」,長期以「青少年發聲獎」、網路媒體平台支持青少年藉由影像、文字表達自我。2010年更正式推出一系列的青少年課程與營隊,包括「創意短片工作坊」、「攝影工作坊」、「記錄片工作坊」、「故事報導營」等,以嚴謹、專業的課程設計,注入豐富的教育資源,並密切的與青少年共同工作,讓青少年能在過程中勇於探索內在和萌發獨立思考的觀點,並且每三年將這些課程、營隊成果集結於「Young Voice不簡單生活節」,慎重、正式的將青少年作品進行公開發表。
「不簡單生活節」現場。(攝影/張玉音)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