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超越視覺的攝影藝術 貝耶勒基金會提爾曼斯個展

超越視覺的攝影藝術 貝耶勒基金會提爾曼斯個展

談到當代德國藝術家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就不得不提他最具代表性的視覺語彙(…
談到當代德國藝術家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就不得不提他最具代表性的視覺語彙(visual language)。延續上一世紀迷幻浩室(acid house)周邊的大眾文化、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提爾曼斯當時記錄歌迷與朋友的影像幾乎使他一夕爆紅,也因此他早期作品擁有時代印記的代表性,是世代的指標之一。這次提爾曼斯個展,是瑞士巴塞爾貝耶勒基金會(Fondation Beyeler)首次舉行以攝影為主軸的重要展覽,展出約200件作品,尺寸有大有小,有框與無框,彩色與黑白,涵蓋各種主題,有靜物、有肖像,也有抽象攝影,探討性、生命、文化、以及經常被忽略的細節。完全反映真實的世界觀,同時突顯容易遺忘的細膩論點。整體而言,他在展覽的作品化合為一體,建構成當代藝術的微觀縮影。
WOLFGANG TILLMANS, GREIFBAR 23, 2015Courtesy Galerie Buchholz, Berlin/Cologne, Maureen Paley, London, David Zwirner, New York 圖|貝耶勒基金會
對提爾曼斯而言,攝影與繪畫是一體的,縱使攝影的技術研發只有大約150年,他的攝影中猶如繪畫有豐富的視覺性,有時利用相機,有時不用相機,製造出抽象與具象的影像。其中包含各種技術:化學成像法(chemigram)、光影成像法(photogram)、拍立得、數位攝影輸出、膠卷攝影沖洗等等,但這些手法對藝術家而言都只是傳遞訊息的媒介,或許這也是為何他早期的藝術創作會從繪畫轉換至攝影的原因之一。身為感官的魔術師,他的起點不張揚,但隨著觀賞者進入他的創作世界中,會發現其中蘊藏大千世界萬象。
WOLFGANG TILLMANS, NIGHT JAM, 2013  Courtesy Galerie, Buchholz, Berlin/Cologne, Maureen Paley, London, David Zwirner, New York 圖|貝耶勒基金會
藝術觀與感染力
提爾曼斯的圖像策略(pictorial strategy)值得觀察分析,每件作品都獨具個人特色,非常的自然放鬆不造作,感官與豐富的互動建立於非偷窺的視點和非比尋常的觀點。如同作家的風格,提爾曼斯是利用圖像敘述故事的小說家。在概念上而言,他與十七世紀荷蘭大師維梅爾(Vermeer)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他攝影鏡頭下所描繪的事物猶如日常生活,點滴之中蘊藏簡單的哲思,將平時不會注意到的小細節提升呈現給觀賞者,促進省思。提爾曼斯的作品不只是關於攝影,而是呈現他的世界觀,邀請觀賞者互動。絕非一般將作品陳列於白立方空間,而是讓不同的影像互動。而他也不能被歸類為攝影藝術家,因為他的創作也包含概念性與新的綜合媒材裝置等創作。
WOLFGANG TILLMANS, PALMTREES CAPRISUN, 2014  Courtesy Galerie, Buchholz, Berlin/Cologne, Maureen Paley, London, David Zwirner, New York 圖|貝耶勒基金會
2000年,提爾曼斯成為第一位非英國籍、以攝影為主要媒材創作的透納獎(Turner Prize)得主;2015年獲得瑞典哥特堡哈蘇基金會(Hasselblad Foundation)的國際攝影獎(International Award in Photography)。今年6月剛於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展覽結束,貝耶勒基金會個展於5月開展後將展至10月1日,猶如接力一般,國際重量級大展推波助瀾產生市場效應。於6月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大衛.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 Gallery)展位上,藏家也有機會購藏提爾曼斯的攝影作品,詢問度頗高,銷售創佳績。可惜去年日本畫廊Wako Works of Art將其作品帶到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時,市場接受度不甚理想。
WOLFGANG TILLMANS, ANDERS (BRIGHTON ARCIMBOLDO), 2005Fondation Beyeler, Riehen/Basel; © Wolfgang Tillmans 圖|貝耶勒基金會
英國藝術觀察雜誌《Art Review》每年的「藝壇百大影響力人物」專題,去年將提爾曼斯排名為第9名,賴瑞.高古軒(Larry Gagosian)第6,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第4。在國際藝壇上,影響力是件極為奇妙的事,而在藝術界中,擁有一定的權力與能力,使得提爾曼斯遊走頂級市場,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也因為如此,他積極參與社會與政治運動,是召集力極強的社會運動參與者(activist),因為若想改變世界,必須與世界有所互動以及參與性。2003年他意識到世界面臨劇變,反伊拉克戰爭是他參與社會運動的開始,延續到近期反對英國脫歐(Anti-Brexit Campaign)的作品,藉由社會大眾與社群網站的力量,共同創造了一件改變世界的作品。
所謂藝術即生活,提爾曼斯不僅將藝術帶入生活,也將生活帶入藝術。攝影創作,不再是唯美的影像,他超脫的藝術觀點提倡了近乎古老的侘寂美學,因為不完美才是最美,也因為不完美,才有成為更美好的可能性。
WOLFGANG TILLMANS, LEAF FOR ARCHITECTS, 2013Courtesy Galerie Buchholz, Berlin/Cologne, Maureen Paley, London, David Zwirner, New York 圖|貝耶勒基金會
嚴仲唐( 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