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回歸人最原初的情感 專訪法國藝術家梅洛

回歸人最原初的情感 專訪法國藝術家梅洛

闊別香港3年的這個冬季,馬凌畫廊再次迎來法國當代藝術家法比安.梅洛(Fabien Mérelle…
闊別香港3年的這個冬季,馬凌畫廊再次迎來法國當代藝術家法比安.梅洛(Fabien Mérelle)的展覽(展期至2月3日),展出一系列雕塑、水彩與水墨畫作。一如以往梅洛以帶點詼諧的創作手法,探討對社會的期望與文化,他的作品往往切合藝術家本身隱喻的奇異與荒謬情景。梅洛運用墨水與水彩營造出夢幻境界,讓觀眾近距離一窺他充滿奇想的個人世界。展覽的主題是他與親人,尤其是和父親之間不斷成長的關係。《典藏投資》藉此機會訪問法比安.梅洛,詳談他的創作裡所呈現的個人的喜悅、焦慮與恐懼。
典 這是您在香港的第二次個展,覺得這次和之前的個展於策展和挑選作品的方向有什麼區別?現在的作品和以前的作品有什麼差別?為何有此次與香港馬凌畫廊的合作機緣?
 對我來說,我的作品都是一樣的。我是一個日常生活的編造者。我的生活是繪畫和雕塑的主題,比起3年前第一次香港個展,這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我也得到很多。表面上,作品對光的處理改變了,我比以前更喜歡利用和塑造紙張上的白色,我的作品沐浴在強烈的光線下。然而我希望雕塑比以前更柔和、更人性化,也許可說少一點超現實風格,表達出「言不在多,達意則靈」的意境。馬凌先生透過一本雜誌發現我的紙本畫作《摩西五書》。他與我聯繫,便開展了我們的合作。我不得不說,這段合作在純粹的工作關係外,是一個美麗的冒險旅程。
法比安.梅洛《Crocodile》.墨水、水彩畫本.42×30 cm.2016。(Courtesy of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and the artist)圖|馬凌畫廊
典 這次個展的構思是什麼呢?通過這個展覽,您想對觀眾說什麼呢?可否分享這次展覽作品的理念與價值,以及展覽題目「擁抱」和作品之間的關聯?而這個詞和您現在的生活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梅 展覽概念是通過圖畫和雕塑來闡述「什麼是擁抱」。我們現在生活在歐洲的困難時期,「返回人本」是我選擇克服這一切的方式。我想描述一樣看似軟弱,卻擁有最強大力量的東西—擁抱我們所愛。我試圖探索這個主題的所有複雜性,擁抱一個人有時會使他們窒息。即使我們的原意不是這樣。那是因為害怕看到他們消失而抓緊他們。我的父親和我相隔30年,我希望他能繼續活一段很長的時間;但作為兒子,我害怕面對他的年齡、怕他會消失。通過這種表演,在我和父親的擁抱中倒模,我希望留住時間,防止我們的身體衰老和死亡,然後我想分享這個擁抱。這就是為什麼我把雕塑分開,向觀眾展示雕塑的深層,那裡包含了很多的細膩和焦慮。
典 您在12年前曾遠赴中國西安美術學院深造,可以分享當初跟現在您對於藝術的看法,以及畫畫風格有什麼不同之處?順便談談您在西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對您創作的影響。
 這樣的歷練於我對藝術的看法和畫畫的風格,和過往有著很大的分別。西安是我旅行的開始,在那裡,我學習到如何與自己一起生活,同時學習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基礎。陝西的風景豐富了我的作品。我嘗試過那崇高的材料—墨水提供的所有可能性。今天,我還沒有用盡在那裡學到的全部。
典 您的創作跨及不同媒介,涉足不同領域,這有否影響您的創作方法?您又如何定位自己的創作呢?
梅 我的畫作來自雕塑,而雕塑來自圖畫,最後影像作品則很快地完成了這個合奏。但作品的核心始終是繪圖。雕塑允許我把體積帶到畫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形象。而畫作則允許我把這些雕塑放入空間,猶如一張白紙上。我喜歡處在我的畫作周圍,好比圍繞著我的雕塑空間。
法比安.梅洛《Flamant Rose》.墨水、水彩畫本.35×49.5 cm.2016。(Courtesy of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and the artist)圖|馬凌畫廊
典 在創作大型藝術品時,如3年前在香港做公共展覽的大型雕塑《摩西五書》,您如何協調各方面的配合?
梅 這樣的公共展覽有很多的交流,帶來複雜卻豐富的生活。一個藝術家必須灌輸工作夥伴同樣的激情,讓他們投入於創作過程,以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如果失去這種聯繫,作品終究會反映出這失敗的一面。這樣的溝通工作彷彿是一件持續在做的作品。
典 您擁有很強烈的個人特色,如何保留在您的藝術風格裡?而什麼是您最近感興趣的事物和未來計畫?
 我並不尋求風格,我一直在作畫,有如說話一樣自然。我們擁有不同的聲音,而我不試圖修改它。 我清楚且接受自己,並在作品中盡可能反映真實的我。我的未來計畫是繼續現行的工作,讓我的畫投射到更大的空間,甚至超過預期,允許觀眾沉浸在我的世界裡。所以我認為影像是一個有趣的媒介,我嘗試做出獨特的作品。
典 作為年輕的當代藝術家,什麼是您覺得自己最突出的地方?您會給有心從事當代創作的藝術家什麼建議?
 每位藝術家都是不同的。我給的建議是:如果他/她是真誠地對待工作,那他/她就會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如果知道自己的身分和使命,這會使我們快樂,不試圖滿足其他人。試圖說什麼是必要的,但請遠離表面的藝術—那是些只為裝飾牆壁而造的作品。一個重要的作品會包括生命、愛和死亡;沒什麼革命性的,沒有什麼新的,這皆是人的基本。
法國當代藝術家法比安.梅洛在香港馬凌畫廊展覽一景。圖|馬凌畫廊
典 對於亞洲各區域百花齊放的雕塑創作,有沒有讓您惺惺相惜的藝術家,或是很欣賞的雕塑作品?
梅 當然有,如艾未未、劉韡和劉勃麟的某些作品。這還只是比較有名的藝術家。中國雕塑正在往各個方向發展,雕塑家嘗試不同的東西,尤為出色的是對新物料的運用。它也帶給我無窮的樂趣。我對那裡發生的事很感興趣。還有一位我在巴黎發現的年輕藝術家—孫雪,我很欣賞她作品中的細膩。另外,我也在首爾發現了創作大型雕塑的文化。近期比較啟發我的是那些從歐洲中世紀開始的木材繪畫作品,還有市集裡的藝術等,這些盡不相同的事情,讓我也想融入到我的作品之中。
林琬娸( 4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