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清宮玻璃的發展與瀋陽故宮玻璃畫藏品

清宮玻璃的發展與瀋陽故宮玻璃畫藏品

下面將介紹玻璃畫如何傳入清宮、玻璃畫創作步驟及裝飾主題、玻璃在清代的發展、玻璃畫這種清宮奢侈品的使用情況、以及瀋陽故宮博物院藏的玻璃畫藏品。
說到玻璃,大家並不陌生,它是頻繁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過,在古代,玻璃製品可是稀罕物,就連乾隆皇帝都曾為如今視為普通之物的玻璃賦詩,其珍貴程度可窺一斑。那麼,創作上有一定難度的玻璃畫的價值也就可想而知了。下面將介紹玻璃畫如何傳入清宮、玻璃畫創作步驟及裝飾主題、玻璃在清代的發展、玻璃畫這種清宮奢侈品的使用情況、以及瀋陽故宮博物院藏的玻璃畫藏品。
玻璃畫傳入清宮
明末,西歐國家如葡萄牙、荷蘭、西班牙、英、法等商船繞過好望角,馳經印度洋,迢迢萬里來中國南海和東海,停泊於廣州、漳州、泉州、寧波等口岸傾銷商品(註1),自此歐洲的玻璃製品開始傳入中國。與此同時,一同漂洋過海的還有懂製作玻璃技術的傳教士們,有的傳教士還參加了明政府欽天府的工作,從而拉動了中國玻璃製造業的產生和發展。
清初,曾一度禁止海上貿易,這是玻璃發展的灰暗期,直至康熙朝,才解除海禁。貿易交流場景又恢復了往昔的熱鬧,西歐商船陸續到達廣州,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許多舶來品陸續進入清宮,如西方的鐘錶、琺瑯、玻璃等製品。直至乾隆時期,玻璃畫這種受西方宗教文化影響的產物,才出現在宮廷之中。玻璃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玻璃為介質,在其上用油彩或水彩繪製圖畫。由於工匠們是在平板玻璃的反面作畫,以供他人在正面能夠欣賞到精美的畫面,這也為玻璃畫的創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圖1 〈中國畫家正在繪製玻璃背畫〉,紙本水粉。圖為局部。
玻璃畫創作步驟及裝飾主題
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藏有一張表現畫工正在繪製玻璃畫的水彩畫(圖1),真實地再現了玻璃畫的製作情景。畫工手中使用的是中國的毛筆,其握筆姿也是中國式的。(註2)說明此時中國工匠已經會畫玻璃畫了。玻璃畫的創作要經過四個步驟:畫稿,先把畫樣畫到紙上;開墨,將畫稿鋪在玻璃下,選取顏料,基本採用白描畫法畫出主題的輪廓;裝(上)色和暈色,畫上顏色,再用手指或排筆來暈色,使畫面深淺過渡均勻;上地(底色),待筆墨顏色乾透,開始上底色。玻璃畫與普通的水墨、油畫不同,需要用油料墨彩,底料為平板玻璃。
《十八世紀中國的外銷藝術》一書中,將玻璃畫分為三種:花鳥靜物、單個人物、成群人物的中國富裕家庭的起居生活和有人物的風景。瀋陽故宮藏玻璃畫有20餘件,主要是在掛屏、插屏、圍屏屏心的玻璃鏡心上繪有油畫,畫內容為博古、花卉、山水、花鳥、歲朝圖等。
皇帝喜愛促進玻璃器在清代的發展
康雍乾時期是清朝268年歷史中的盛世,也是玻璃發展的鼎盛時期。康熙皇帝對西方科學技術極度感興趣,他是此階段進口玻璃發展的重要推手。傳教士進貢的玻璃器,勾起了康熙皇帝對玻璃製品的興趣: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南巡抵達杭州時,接受了傳教士殷鐸澤進貢的多彩玻璃球;另一位傳教士進貢了小型望遠鏡、梳妝鏡和玻璃花瓶。(註3)為了將這些掌握了天文、數理、測繪、機械、繪畫、建築等科技與藝術才能的傳教士吸引至內廷,清廷提供了豐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康熙三十年,在德國傳教士紀理安協助下,玻璃廠正式建立,是位於蠶池口天主教堂旁的御用作坊。康熙皇帝經常親自過問紀理安玻璃的製作情況,促使玻璃廠很快就製作出單色玻璃、畫琺瑯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灑金玻璃等品種。這些玻璃製品除了皇帝自用,還用於賞賜重臣,更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樑。造辦處玻璃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由皇家資助建立的官方玻璃作坊(註4),這一舉措,為西方玻璃技術的傳播、改進中國傳統玻璃的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1699年,法國傳教士安排了Vilette和d’Andign兩人進入北京,至少其中一人(很可能是d’Andign)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見並任職於皇家作坊。更重要的是,造辦處玻璃廠雇用了具有才華的中國工匠,這些紀理安的弟子們,來自顏神鎮和廣州的玻璃製造中心,他們受到了更為複雜的吹製技術的訓練,熟練掌握吹製大件玻璃器的技藝以及精細複雜的技術,他們還從紀理安那裡學到了塑造玻璃造型、創造顏色玻璃以及使用車輪雕刻的拋光技能。(註5)此時玻璃的製作已經有中國工匠參與了。
雍正時期,繼其父之後,再建新的玻璃廠。由於雍正皇帝喜歡園居,需要大量的玻璃器用以滿足皇家的需要,在圓明園六所又建立了新的玻璃廠。(註6)除了繼承康熙時期已有的玻璃品種,又生產出了描金玻璃。此時主流產品為單色玻璃,分為不透明和透明玻璃兩種,即涅玻璃與亮玻璃。據雍正朝的檔案記載,此時的玻璃廠已經沒有傳教士任職的記錄,由此來看,這期間的玻璃器應該專門由中國匠師設計生產,而無傳教士參與。雍正皇帝對玻璃廠的要求非常嚴格,雍正六年(1728)十月,玻璃廠曾進各色玻璃鼻煙壺100個,隨後,郎中海望又拿出了41個,並傳達了皇帝的諭旨:「此鼻煙壺款式甚俗,不好!可惜材料!爾持出放在無用處。」(註7)可見,國產玻璃器物標準之高,雍正的玻璃器能如此文雅脫俗,也就不難理解了。而此時舶來的玻璃,因其成本更高,數量有限,當時只是小面積地使用,主要運用在建築的門窗。
乾隆時期,玻璃畫引進清宮。乾隆皇帝本人對文化藝術的推崇與雅愛,加之雄厚的物質基礎及穩定的時局,玻璃的發展已達極致。清代的玻璃製作在乾隆時期(1736~1795)繁榮發展,據說在乾隆五年至二十四年達到頂峰,1740年的宮廷記錄顯示清廷正式雇用兩位傳教士任職於造辦處玻璃廠,他們是紀文(Gabriel-Leonard de Brossard)和湯執中(Pierre d’Incarville),他們成功地在其任職的頭兩年中,生產了一種特殊的藍色「灑銀星」玻璃。1742年,即乾隆七年,他們陪伴乾隆皇帝視察並提出關於提高造辦處玻璃廠玻璃製作水準的計劃。(註8)說明了乾隆皇帝對玻璃製作的重視度。另外,僅在乾隆二十年(1755),皇帝就下令讓玻璃廠製造了500件鼻煙壺和3000件其他玻璃製品,作為在承德避暑山莊內賞賜給臣工們的禮物。(註9)以製作的數量來看,當時玻璃廠製作玻璃器的技術已經十分嫺熟。
出於對玻璃製品的由衷喜歡,乾隆皇帝曾創作出不少歌詠玻璃的詩篇,如〈鏡喻〉、〈玻璃盤〉、〈瓶魚〉、〈玻璃鏡〉、〈鏡花〉、〈鏡中燈〉、〈玻璃窗〉、〈玉瀾堂〉等,詩中不僅抒發了乾隆皇帝對玻璃製品的鍾愛之情,連如今我們視為平常的玻璃窗都特意賦詩數首,也足以證明當時玻璃製品的珍貴程度。
做為一國之君的乾隆皇帝,儘管日理萬機,仍親自委託繪製玻璃畫:「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傳旨:後殿明間鐘架玻璃門上著郎世寧畫油畫;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新作圓明園九州清宴圍屏,其背面由新來畫畫人畫,玻璃畫由郎世寧畫;乾隆四年五月十三日,著郎世寧畫慎修思永樂天和(圓明園匯萬總春之廟一室)玻璃窗一扇;乾隆六年二月初五日,郎世寧等奉旨畫清暉閣(圓明園九州清宴內)玻璃集錦圍屏上的六十八塊油畫;乾隆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傳旨:(建福宮)三卷房床罩內玻璃鏡三面有走錫處挖去,命郎世寧、王致誠畫花卉油畫;乾隆八年三月十二日,王致誠奉命照畫稿一件畫玻璃油畫。四月十四日,王致誠奉命進如意館畫玻璃畫。四月二十二日,王致誠奉命為『方壺勝鏡』畫玻璃畫。五月十七日,王致誠奉命畫油畫玻璃斗方八塊;乾隆十年四月二十七日,命王致誠為掛屏上玻璃畫油畫;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十七日,郎世寧奉命用玻璃片畫油畫。」(註10)可見乾隆皇帝十分注重玻璃畫的製作。
乾隆至嘉慶年間,玻璃畫開始發展並流行起來。當時玻璃畫主要裝飾在門窗和隔扇上。據道光年間梁廷楠編修的《奧海關志》卷九「稅則二」中,記載當時中國外銷的玻璃畫五花八門,有「玻璃鏡鑲玻璃油畫」、「銀鑲邊玻璃油畫盒」、「鑲油畫玻璃盒」和「玻璃影畫時辰鐘」等品種。(註11)可見,當時中國已經開始外銷玻璃畫了。而時至今日,玻璃畫除了在北方仍有製作,在農村中流傳,基本上已瀕臨絕滅了。
玻璃畫──珍貴的清宮奢侈品
《紅樓夢》這部人情小說中,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閒情為主線,當中也描述了許多當時建築的室內陳設、布局、構造等,它是清代現實生活的縮影。其中描寫的情景亦有再現出玻璃在當時的使用情況。
◆生活用品:《紅樓夢》第四十五回(註12):此章節寶玉來探望林黛玉,臨回時黛玉聽說寶玉照路的婆子只提了一盞「明瓦燈」時,馬上命丫鬟捧來一隻「玻璃繡球燈」,「寶玉道:『我也有這麼一個,怕他們失腳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沒點來。』」文中除了體現了主人公溫馨的一面,還透露了當時「玻璃繡球燈」的珍貴。而第十八回(註13)提到的「兩邊石欄上,皆係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這裡提到的「水晶玻璃」,指的是歐洲發明的一種無色透明的平板玻璃。
另外,在《紅樓夢》的第三十、五十三、四十九回分別出現了盛裝香露的玻璃瓶、節慶時分懸掛的玻璃燈、怡紅院安裝的玻璃窗等。
◆建築構造物:第四十九回(註14):寶玉「一面忙起來揭起窗屜,從玻璃窗內往外一看,原來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說明怡紅院正房裝有玻璃窗,在整座大觀園裡,描寫中提到玻璃窗的設置,僅怡紅院一處。從而說明玻璃窗是奢侈品,惟有重要的建築之上才能使用。
◆陳設品:第七十一回(註15):賈母因問道:「前兒這些人家送禮來的共有幾家有圍屏?」鳳姐兒道:「共有十六家有圍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內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紅緞子緙絲『滿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壽圖』的,是頭等。還有粵海將軍鄔家一架玻璃的還罷了。」賈母道:「既這樣,這兩架別動,好生擱著,我要送人的。」鳳姐兒答應了。如此貴重的物品賈母還打算送人,這種高級奢侈品的特殊交流與交換方式,正反映了權勢家族之間的利益勾連緊密交織在一起。
第六回(註16):賈蓉因明日家中要請一位重要的客人,於是來向鳳姐借玻璃炕屏。鳳姐道:「說遲了一日,昨兒已經給了人了。」賈蓉聽著,嘻嘻的笑著,在炕沿上半跪道:「嬸子若不借,又說我不會說話了,又挨一頓好打呢。嬸子只當可憐侄兒罷。」鳳姐笑道:「也沒見你們,王家的東西都是好的不成?你們那裡放著那些好東西,只是看不見,偏我的就是好的。」賈蓉笑道:「那裡有這個好呢!只求開恩罷。」鳳姐道:「要碰一點兒,你可仔細你的皮!」因命平兒拿了樓房的鑰匙,傳幾個妥當人抬去。賈蓉喜的眉開眼笑,說:「我親自帶了人拿去,別由他們亂碰。」說著便起身出去了。這裡展示了當時生活中具體使用玻璃屏風的方式,因為其是稀罕物,只有請貴客時才會借來擺放,用以撐門面。
如今玻璃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隨手可得,所以,珍貴程度大不如前,僅從小說中,我們很難感受到「東海少了白玉床,龍王來請江南王」,那種出借「玻璃炕屏」擺放在家裡迎賓客是何等的風光。以下借助清宮檔案的一些史料記載,再印證玻璃在清代是何等的珍貴。
◎據乾隆朝「宮中.進單」與「貢檔」(註17):
◆乾隆十年十月初二日,兩廣總督暫管粵海關務策楞進:……畫玻璃掛屏二對……
◆乾隆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兩廣總督策楞進:畫玻璃掛屏一對,畫玻璃插屏一對,玻璃畫屏一對……
◆乾隆十七年七月十一日,兩廣總督阿里袞、李永標進:……畫玻璃掛屏一對,雙面畫玻璃地屏一對,畫玻璃小桌屏十座……
◆乾隆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兩廣總督阿里袞進:……紫檀鑲玻璃畫鏡桌屏六座……
◆乾隆十七年十二月初七日,兩廣總督阿里袞進:紫檀畫玻璃地屏一對……紫檀畫玻璃八方燈二對……
◆乾隆十七年十二月初七日,阿里袞進:……紫檀畫玻璃掛屏一對……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兩廣總督李侍堯進:……紫檀鑲畫玻璃橫披、掛屏各一對……
◆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粵海關監督李侍堯,尤援世進:……紫檀洋花鑲畫玻璃橫披二對,……
◆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兩廣總督兼管粵海關蘇昌、粵海關監督方體洛進:……紫檀鑲畫玻璃炕屏一座……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兩廣總督李侍堯進:……紫檀鑲畫玻璃三屏風一座,紫檀鑲畫玻璃桌屏一對……
◆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山西巡撫鄂寶進:畫玻璃掛屏成對……
◆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二日,粵海關監督覺羅巴延三等進:……紫檀木雕洋花鑲畫玻璃炕屏十二扇……紫檀木雕洋花鑲畫玻璃掛屏五幅……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粵海關監督覺羅巴延三、李質穎進:……紫檀洋花鑲畫玻璃圍屏十二扇……紫檀鑲畫玻璃大插屏一對……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粵海關監督尚安,李質穎等進:……紫檀木雕洋花鑲畫玻璃彩勝掛屏五幅……
由乾隆朝「宮中.進單」與「貢檔」中各官員進貢的玻璃畫(畫玻璃)的物品來看,玻璃畫被廣泛的運用於掛屏、插屏、地屏、炕屏、桌屏、圍屏、燈、橫披等器物之上。說明當時玻璃畫的物品是王公貴胄們進貢的佳選,這無非也就是投皇帝之所好,迎合皇帝的品味。
◎玻璃畫在「養心殿造辦處」及「清檔」中的記載:
◆乾隆十年,玉作,四月初三日司庫白世秀將粵海關送來七珍八寶上元光的玻璃大小九十塊,並多送到玻璃四塊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將做七珍八寶玻璃持出成做,其多送來玻璃四塊,留下交本地在如意館收貯。欽此。(註18)
◆乾隆十年,如意館,(四月)十三日副催總王來學持來司庫郎正培,騎都尉巴爾黨押帖一件,內開為三月二十六日太監張明交來掛屏一件,城內交來插屏一件。傳旨:將掛屏上玻璃拆下,上面字錫去了安在城內交來插屏上,將象牙堆做,或玻璃尺寸不足用變法遮蓋起稿,呈覽。其掛屏邊框釘俱交胡世傑。欽此。於本月二十七日畫得遮蓋玻璃紙樣一張呈覽。奉旨:准做,四面俱安小玻璃,著王致誠油畫。其象牙堆做活計,用上苑長春冊頁上第三板樣仿大做。欽此。(註19)
◆乾隆十年,木作,(五月)初一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永泰交嵌花玻璃影(癭)子木烏木香几一對(一件玻璃破三塊,一件玻璃破一塊)。嵌藍玻璃面影(癭)子木香几一對(內一件玻璃破缺一塊)。嵌金星玻璃面紫檀木雙桃式香几一對;紫檀木提梁匣一件。傳旨:嵌花玻璃影(癭)子木烏香几上玻璃有破的另換整玻璃,其餘俱著鬆動玻璃。其嵌藍玻璃面的香几內一件玻璃破的,將玻璃拆下交造辦處做材料用,另安一木面。其紫檀木提梁匣亦交造辦處做材料用。欽此。於七月初五日司庫白世秀將藍玻璃香几一件,換得樺木根面並藍玻璃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將香几二件,留下此藍整玻璃一塊,著造辦處添玻璃鏡面插屏一件。其破藍玻璃在大龕內有應用處用。欽此。(於十月十六日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將金星玻璃面紫檀木雙桃式香几一對,鬆動玻璃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於九月二十四日司庫白世秀將藍玻璃一塊,配得紫檀木邊玻璃插屏鏡一件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註20)
◆乾隆十年,木作,(十二月)初七日司庫白世秀,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交畫油畫玻璃紫檀木炕屏一扇(玻璃破壞)。傳旨:著用香山雜壞玻璃換上,如不足用向圓明園司房要來,交畫西洋法(琺)琅人照樣畫了換上急要。欽此。(於本月十六日首領吳書將破油畫玻璃一塊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註21)
◆乾隆十年,自鳴鐘,(十一月)初五日副司庫太山保來說,為首領孫祥將庫貯舊壞白玻璃架鐘一件,烏木架鐘一件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著做鐘處應添補處添補,收拾收拾黏補見新,得時呈進。欽此。(於十二月初三日將鐘呈進訖。)(註22)
◆乾隆元年,玉作,正月初五日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毛團交紫檀木嵌玻璃匣一件(一面玻璃破壞)。三月初五日司庫劉山久來說,太監毛團交紫檀木鑲玻璃匣一件,(內有一面玻璃破壞)。……傳旨:著將匣上玻璃破的拆下,另換好玻璃一塊。……欽此。(於本年四月十二日,將交出換玻璃一面……交太監毛團呈進訖。)(註23)
如上僅列舉部分史料記載。從以上《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中不難看出,做插屏的玻璃用的是舊玻璃,即便尺寸不足,也要想辦法遮蓋處理;破玻璃也要拆下交造辦處做材料用。破油畫玻璃也不能扔,也要交太監處理;玻璃架鐘壞了,要添補收拾見新;插屏的玻璃片有磕損,也不讓拆下換新片,而是採取工藝手段加以遮擋。由此可見玻璃在當時彌足珍貴,玻璃畫的珍貴也可以想像了。
註釋:
註1:向達〈明清之際中國美術所受西洋影響〉,《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三聯書店,1957。
註2:余明涇〈玻璃畫的故事〉,《東方收藏》,2012年第12期,第51~52頁。
註3:E. B.庫爾提斯〈清朝的玻璃製造與耶穌會士在蠶池口的作坊〉,《故宮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1期。
註4、5、8:薛呂編著《中國清代玻璃藝術》,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4,第7頁;第24頁;第28頁。
註6:楊伯達〈清代玻璃概述〉,《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4期,第6頁。
註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雍正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庫貯檔》。
註9:楊伯達〈清宮玻璃考〉,《早期中國玻璃科學研究》,康寧玻璃博物館,1991,第144頁。
註10:朱慶征〈故宮藏建築裝修用玻璃畫〉,《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4期,總96期,第68頁。
註11:胡光華〈清代中國玻璃畫的西化與造化〉,《中國美術研究》,2013年第2期,第59頁。
註12~16:(清)曹雪芹、高鶚著《紅樓夢》,長沙:嶽麓書社,2005,第309、310頁;第114頁;第337頁;第510頁;第43頁。
註17:吳美鳳著《盛清家具形制流變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第374~378、381、384~385頁。
註18~22:張榮選編《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第三輯乾隆朝,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85頁;第154~155頁;第169頁;第183頁;第196頁。
註23:張榮選編《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第二輯乾隆朝,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2頁。
院藏玻璃畫藏品
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的玻璃畫製品共計30餘件,有鼻煙壺、燈、掛鏡、掛屏、圍屏等。從繪畫風格來看,分為國畫與西畫兩種風格,一部分器物所繪圖案更講究意境與虛實,多用留白、渲染、墨層等方式營造空間、立體及深度感,具有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應為玻璃水彩畫。另一部分則講求寫實,更注重細微體現,具有西洋畫的風格特點,應為玻璃油畫。
圖2 清〈掐絲琺瑯玻璃畫魚紋方燈〉
圖2 清〈掐絲琺瑯玻璃畫魚紋方燈〉
◆清〈掐絲琺瑯玻璃畫魚紋方燈〉(圖2):此方燈為一對。燈罩四面玻璃上各繪有紅、藍色金魚和綠色水草,所繪金魚生動活潑,動感十分。
圖3 清〈紫檀嵌銀絲邊玻璃畫山水人物掛屏〉
◆清〈紫檀嵌銀絲邊玻璃畫山水人物掛屏〉(圖3):此掛屏為一對,均為豎長方形,紫檀嵌銀絲邊,飾夔龍紋及回紋。皆為玻璃屏心繪油畫,畫中雲霧飄渺、山石陡峭。其一,山頂站四人,仰望日頭抱拳,山腰站有兩人,山腳下溪水旁站有九人;其二,山中隱現亭台及茅屋。山頂旁站有四人,山腳下站有八人,湖中現一孤帆。
圖3 清〈紫檀嵌銀絲邊玻璃畫山水人物掛屏〉
◆清〈紫檀邊玻璃畫山水人物掛屏〉(圖4):此掛屏為一對,均為豎長方形,紫檀邊,雕飾卷草紋。玻璃屏心繪油畫,皆為樓閣、山水、人物圖。一件山石疊嶂、雲霧繚繞,山石、樹木間隱現樓閣、小橋流水。圖中共繪有13人,其中兩人在下棋,兩人分別坐於溪水旁的岸邊,兩人在山腳下,兩人正在橋上,兩人坐於樹下,一人坐於亭內,兩人站在岸邊。另件圖案與之相似,圖中共繪亦為13人,當中一人坐於亭台臺階之上,六人站於溪水岸邊,四人在樹下,兩人在橋上。
圖5 清〈紫檀邊座畫玻璃山水插屏〉
◆清〈紫檀邊座玻璃畫山水插屏〉(圖5):插屏為一對,全屏框架、底座均由紫檀雕刻製成,表面浮雕螭龍紋、回紋,下部底座板中央另鏤空透雕一組玉璧、螭龍、繩紋。屏心繪玻璃油畫,其一,兩側峰巒高聳,中間溪水平流,在濃綠的雜樹間,坐落著典型的西洋建築,尖頂高屋,方窗規整,屋頂上立有十字架和旗幟。中央一座小橋上,一人身著西洋彩裝,手持柺杖,牽狗獨行。另件中間湖面上有兩艘西洋船,船上均插著紅底白色十字旗,應該是瑞士的國旗,船上及岸上的人物均為西洋打扮。岸兩旁則為山石樹木及西洋建築。
圖6 清〈紫檀邊座玻璃畫山水插屏〉
◆清〈紫檀邊座畫玻璃山水插屏〉(圖6):插屏為一對,紫檀木製成,屏心繪玻璃油畫。兩件插屏的屏心所繪油畫風格一致,雖均主題為山水圖,但圖中所表現的建築風格有著明顯的中西區別。雲卷雲舒、水平如鏡,湖面一支船正在垂釣,另兩支船隻正在靠岸,船上的人物均為西洋打扮,岸邊的房屋也為西洋建築。一件則峰巒起伏,山間隱約能看見亭台、房舍,房舍均為中式建築。中間房舍下瀑布飛流直下,湖面上泛一舟,圖下繪小橋,岸邊房屋座座。
方燈除外,上述作品無論是插屏,還是掛屏,其底座、框架都按照中式木器風格製作,而屏心按西洋繪畫方式,在玻璃內部繪以油畫。真可謂中西合璧之產物。
圖7 清〈馬少宣內畫息肩圖鼻煙壺〉
◆清〈馬少宣內畫息肩圖鼻煙壺〉(圖7):煙壺身用整塊水晶製成。小口,直頸,溜肩,垂腹,壺身呈水滴形,小圈足。正面繪一花農釋擔小憩,所挑花籃中花卉色彩紛呈,種類繁多。人物、花木均刻畫得精確細微,極富生活氣息。上有題「息肩圖」。壺的背面行書題詩:「百般幻影隨揮灑,翻笑滕王太認真。」又有楷書詩二句:「觀花匪禁著手成,春生氣遠山流鶯。」落款「比鄰作於京師,丙申仲春,馬少宣」,下鈐橢圓形白文印章「少宣」。這是馬少宣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創作的作品。
圖8 清〈周樂元水晶內畫人物鼻煙壺〉
◆清〈周樂元水晶內畫人物鼻煙壺〉(圖8):水晶製。小口,直頸,溜肩,直腹,短足。正面繪一松下兩小童正在玩耍,小童手舞足蹈,十分開心。兩小童梳著滿族「一塊瓦」頭型,玩的是滿族兒童喜歡玩的踢形頭(踢形頭是滿族傳統的體育遊戲。「形頭」為獸皮所製的圓形球,類似足球,玩時來往腳踢攻守,以踢入得分線多者為勝)。壺的背面行書落款「壬辰仲春仿南田老人大意於京師,周樂元」,旁有兩方白文印章,模糊不清。這是周樂元在光緒十八年(1892)於京師,仿南田老人即惲壽平的作品所繪製。
內畫鼻煙壺據一位香港的鼻煙壺研究者考證,其應是清嘉慶年間產生的,晚於玻璃畫。它的畫法與玻璃畫非常相似,均為背面作畫,只是內畫鼻煙壺受空間局限,難度較玻璃畫更難。筆者認為內畫鼻煙壺的產生多少受玻璃畫的影響或啟發,故特此例舉。
總之,雖然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玻璃畫製品不多,但均堪為精品。它們是皇帝眼中的「西洋奇貨」,是西學東漸的產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孫虹( 1篇 )
劉曉晨( 13篇 )

瀋陽故宮博物院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