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平安時代後期的佛像——尊容如滿月、彰顯超凡能力的「妙相」

平安時代後期的佛像——尊容如滿月、彰顯超凡能力的「妙相」

《佛像的臉:從人臉 讀佛臉 看時代人心》

佛教中將成佛的釋迦之姿,以超越凡人的形姿來表現,像是打造比真人大上兩倍的佛像,或是高約一丈六尺﹝四.八公尺﹞的佛像等,也就是以人的形姿為基本,表現出宗教理想與超凡能力,稱為「三十二相」的三十二妙相便是一例。

藤原氏的極盛期與國風文化:多樣化宗教與文化高度發展

受到密教的影響,平安時代的佛像有時會以憤怒相引導眾生步向正途︒進入平安後期,藤原氏取得攝政.關白 ① 的地位,掌握大權,尤其是十一世紀,藤原道長 ② 、藤原賴通 ③ 等人更是達到權勢巔峰︒同時,像是莊園等私有地均為皇家、貴族、大寺院所有,律令制度徹底崩壞︒雖然關於平安時代後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說法不一,但基本上本書是以十世紀中期至十二世紀末左右為準︒

國際關係方面,寬平六年(八九四年)廢止遣唐使,中國唐代不久也走到盡頭,十世紀中期開始進入宋代︒檯面上,日本與宋代並未積極往來,因此之故,奠立了日本國風文化 ④ 的基礎︒然而十二世紀後半開始,民間的日宋貿易變得熱絡,中國深深影響日本的文化與經濟︒

佛教方面,十世紀中期空也上人 ⑤ 在市街說法傳道,源信 ⑥ 著書《往生要集》,從推廣念佛往生開始,逐步推展淨土教︒真言、天台等密教,以及天台宗的根本經典法華經相當盛行,再加上修行等,宗教發展多樣化,又有貴族權力與財力的支持,文化呈現高度發展︒

十一世紀末,白河天皇 ⑦ 讓位給堀河天皇 ⑧ ,但因為天皇年幼,於是白河天皇以上皇之尊實行院政,掌握實權︒雖然院政制度持續至鐮倉時代,但一般提到院政時代,指的是白河上皇、鳥羽上皇 ⑨ ,以及後白河上皇 ⑩ 的三上皇時代︒三上皇都是篤信佛教,出家成為法皇,創建以「勝」字命名的六大寺院六勝寺,並造立許多大型佛像︒

進入十二世紀中期,貴族、武士、皇室之間的權力鬥爭日趨白熱化,挾平定保元.平治之亂,成為武家棟梁的平清盛建立了平氏政權,武士地位躍升,承襲貴族社會的奢華風氣,建造許多寺院和佛像︒

這時代的佛像特色就是「猶如滿月的臉」︒

佛的「三十二相」:彰顯超凡能力的「妙相」

佛教中將成佛的釋迦之姿,以超越凡人的形姿來表現,像是打造比真人大上兩倍的佛像,或是高約一丈六尺﹝四.八公尺﹞的佛像等,也就是以人的形姿為基本,表現出宗教理想與超凡能力,稱為「三十二相」的三十二妙相便是一例。搞不好一開始並非三十二相,而是混雜了印度的習俗以及祈求超凡能力的願望而逐漸增加,遂成了三十二相。

雖然根據各經典記載多少有些不同,但大抵是一樣的,古籍經典《大智度論》第四卷便提及「三十二相」

1. 足下安平相﹝即足底平直貼地,無凹處﹞
2. 足千輻輪相﹝即足底呈現千輻輪寶之肉紋相﹞
3. 手足纖長相﹝即手足指細長﹞
4. 足跟廣平相﹝足踵圓滿廣平之相﹞
5. 手足指縵網相﹝即手足指間,皆有如水禽蹼膜般的縵網﹞
6. 手足柔軟相﹝雙手雙足柔軟的高貴相﹞
7. 足趺高滿相﹝足背隆起的圓滿相﹞
8. 膝如鹿王相﹝即大腿、膝骨肌肉如鹿王般結實﹞
9. 垂手過膝相﹝即站立時,雙手垂下過膝﹞
10. 馬陰藏相﹝即男性生殖器如象王、馬王,密隱於體內﹞
11. 身縱廣等相﹝即雙手平舉時,寬度與身高相等﹞
12. 身毛上旋相﹝即體毛右旋向上﹞
13. 一一孔一毛生相﹝體毛長得整齊,不雜亂﹞
14. 金色身相﹝佛身閃耀著微妙的金黃色﹞
15. 身光一丈相﹝佛身散發朝向四方各一丈的光芒﹞
16. 皮膚細軟相﹝皮膚細柔光滑,不沾塵垢﹞
17. 七處平滿相﹝雙手、雙足、雙肩和頸部都有柔軟的肌肉﹞
18. 兩腋隆滿相﹝佛的兩腋下,肉豐實無虛﹞
19. 上身獅子相﹝佛上身廣大,如獅王﹞
20. 身端直相﹝佛身大,端正而直,威儀莊嚴﹞
21. 肩圓滿相﹝雙肩圓好豐滿﹞
22. 四十齒相﹝佛有四十齒,潔白整齊﹞
23. 齒白齊密相﹝牙齒潔白整齊,無縫隙﹞
24. 四牙白淨相﹝四顆門牙雪白光潔﹞
25. 面圓滿相﹝雙頰飽滿結實,如獅子頰﹞
26. 常得上味相﹝無論吃什麼,都能嘗到最好的味道﹞
27. 廣長舌相﹝舌頭廣長,能伸至髮際﹞
28. 梵音相﹝佛的梵音宏亮美妙,聞者皆感嘆﹞
29. 目紺青色相﹝佛眼如青蓮華般,呈紺青色﹞
30. 眼睫牛王相﹝眼睫毛又長又美,如牛王﹞
31. 頂成肉髻相﹝頭頂有肉隆起如髻﹞
32. 眉間白毫相﹝眉間有右旋白毛﹞

一~九是手足相,十~二十一是身體相,二十二~三十二則是和頭、臉有關。其中,像是第五相「手足指縵網相」,雙指之間有蹼膜,是拯救眾生相。又好比第二十六相「常得上味相」,無論吃什麼都能嘗到最好的味道,也是令人羨慕的一種相。

那麼,三十二相全都反映佛像的形姿嗎?其實不然,感覺比較像是觀念上的想像。其中與佛像形姿相關的有第五相「手足指縵網相」、第九相「垂手過膝相」、第三十一相「頂成肉髻相」、第三十二相「眉間白毫相」等。

最重要的是,《大智度論》還記載:「地天太子三十二大人相如是,菩薩具有此相。」因此,這三十二相不單是指「佛」也就是「如來」之相,也適用於「菩薩」。例如,菩薩像的額上也和「佛」一樣有白毫相,從此文便知。

關於《大智度論》記載的三十二相中,並未提及「臉形」,像是就是「八十種好」之一的「面淨滿如月」。但《大般若經》的三十二相中,就有一相是「面輪猶滿月」。現在一般認為圓臉的人很可愛、溫柔,沒想到那麼久遠之前,便已經以「猶如月亮」來形容這樣的臉形。然而,在經典起源的印度,圓臉並非代表其民族的臉形,所以「面輪猶滿月」也許指的不是臉像月亮一樣圓,而是光輝如月亮的意思。


本文節錄自本書

《佛像的臉:從人臉 讀佛臉 看時代人心》

從人類的眉、眼、鼻、耳、口的大小、形狀、配置,以及臉部肌肉牽動產生的表情,觀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佛像,捕捉臉部的特徵,探究佛像形姿的時代變遷。


註釋

① 攝政.關白:「攝政」乃天皇幼年,輔佐朝政的職位。而「關白」為天皇成年後,輔佐朝政的職位。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
直到藤原氏才開始設「關白」一職。二者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
② 藤原道長:九六六~一○二八年,平安時代中期的公卿。
③ 藤原賴通:九九二~一○七四年,平安時代中期的公卿,藤原道長的長男。
④ 國風文化:十世紀~十一世紀,日本擺脫中國的直接影響,消化創新了日本獨有的風土、情感的「國風」逐漸成形,帶動了「假名」
的發展、「和歌」的登場。
⑤ 空也上人:九○三~九七二年,平安時代中期的僧侶。
⑥ 源信:九四二~一○一七年,平安時代中期的天台宗僧侶。
⑦ 白河天皇:一○五三~一一二九年,第七十二代天皇。
⑧ 堀河天皇:一○七九~一一○七年,第七十三代天皇。
⑨ 鳥羽上皇:一一○三~一一五六年,第七十四代天皇。
⑩ 後白河上皇:一一二七~一一九二年,第七十七代天皇。

清水真澄( 1篇 )

1939年出生於橫濱。 1962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東洋藝術史學系。 目前為三井紀念美術館館長,成城大學名譽教授。 代表著作有《鎌倉大佛》(有鄰堂)、《中世紀雕刻史的研究》(有鄰堂)、《佛像》(平凡社)、《鎌倉的佛像文化》(岩波書店)、《佛像與人的歷史發現》(里文出版)、《瞭解佛像的一切》(講談社)等。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