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沿革、收藏與展望:大和文華館開館60週年

沿革、收藏與展望:大和文華館開館60週年

大和文華館設立的宗旨在於收集、保存、研究優質的美術品,並將成果以各種形式展現給鄰近居民,回饋沿線鄉親。在這60年間,大和文華館所處的境地有相當大的改變,但身為設立母體的近鐵日本鐵道(現為Kintetsu Group Holdings)始終如一地支持館方的活動。為回應這樣的支持,並以更完美的方式呈現館方宗旨,是我以及館員所扮演的角色。
大和文華館外觀。(大和文華館提供)
沿革
大和文華館的設立,起始於種田虎雄(1885-1948)與矢代幸雄(1890-1975)的交誼。1942年初秋,時任關西急行電鐵社長的種田,委託矢代將文化事業具體化實踐,而矢代也在此時有了成立美術館的構想。戰爭結束後,種田叫來矢代,要求其文化事業的企劃內容時,矢代闡明對美術館的想法,種田完全贊成,設立準備有了飛速的進展。
1946年3月5日,財團法人大和文華館向大阪府申請設立,於同年5月6日獲得核准。登記在案的辦公室地址為阿倍野區阿倍野筋1-1-1(近鐵本社舊址,現為阿倍野HARUKAS大樓),但主要辦公室地點在1967年遷往近鐵本社所在的天王寺區上本町6-1-1。2010年4月1日,隨著財團主管部門移往奈良縣,相關辦公室也遷至現址。
財團成立後首先著手進行的事務,並非館體建設,而是美術品的收集。收集到的美術品雖依循財團對公眾開放的宗旨,時而外借展出,但在開館前只外借過一次,即是1952年11月3日至11月30日在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之大和文華館收藏展。
在收集作品後,緊接著進行的便是美術研究刊物《大和文華》的發行。第1號於1951年3月1日發行,在目前仍持續發行的美術館研究刊物之中,可說是歷史最悠久的一本。最初是一年四期,1962年第37號刊後改為一年兩期;1999年第101號刊後,開本從B5改成A4大小,延續至今。
大和文華館鳥瞰圖。(大和文華館提供)
1960年秋開館,自然與傳統共構美的殿堂
大和文華館於1960年10月31日開館。館舍作為近畿日本鐵道株式會社創立50週年紀念事業之一,設計者為藝術院會員吉田五十八(1894-1974),由株式會社大林組進行施工;當時的近鐵社長暨財團理事長為佐伯勇(1903-1989),首任館長則是矢代幸雄。吉田設計的建築物企圖雜糅桃山城廓建築的意象,外觀包含了海鼠壁、漆喰壁、粗寬的垂直格柵窗等。建築物基本上左右對稱,進入大門後右側為辦公區,左側為講堂。管理棟及展示棟以廣大的大廳連結,近正方形的展示棟中央為種植竹子的中庭。中庭未封頂,是可以從上方引入陽光的建築結構。隨著天氣的變化,各式各樣的自然光洋溢在展示棟中,無疑是一大特點。大和文華館用地中,菅原池(蛙股池)靠近近鐵學園前車站的池畔小丘一帶被稱為「文華苑」,精心打造成四季綻放美麗花卉的區塊。
圍繞著本館的文華苑,春季盛開櫻花與雪柳。(大和文華館提供)
開館後,大和文華館的活動是以每年七至八檔展覽為主。除了陳列館藏美術品的常設展,一年之中也會舉辦約兩次的特別展、特別陳列,向外館商借藏品聯袂展出,而且大部分的特別展、特別陳列會編纂展覽圖錄(目錄),以回應觀眾們的期待。同時,為了因應展覽活動,還會舉辦特別演講,每週六下午兩點也有學藝員為大家導覽展場。1967年10月開始,每個月會舉辦兩次「週日電影院」,播放文化相關的微電影,該活動於1987年3月結束,同年8月開始由學藝員主持的「週日講座」(週日美術講座)接檔,延續至今。
雖然美術品的出借是有限制的,1967年4月1日至4月16日間於石川縣美術館舉辦「大和文華館名品展」,共展出66件作品。
1964年10月1日,為了支持大和文華館的活動,並讓鑑賞更為便利,設立了大和文華館「友之會」。作為友之會的資訊傳遞,一年四期的《美的信息》(美のたより)於1967年4月1日起開始發行。此後《美的信息》開本稍微放大,至今仍持續發行,2020年春天來到第210號。
1960年大和文華館開館紀念展覽現場。(大和文華館提供)
25週年成立美術研究所,投入研究開發與鑑賞教育
1985年10月,大和文華館迎來開館25週年。創立「美術研究所」即為開館25週年紀念事業之一。美術研究所的定位,是建構美術情報檢索系統以及發展美術圖像分析系統等。利用最新的攝影器材及電腦設備投入相關美術研究,是目前多數美術館、研究所、大學等都在進行的事項,但大和文華館比其他單位都還要早開始。另外一項紀念事業,是將被稱為「古都迎賓館」、原為奈良飯店一部分的貴賓接待室,遷至停車場的北側。這棟現被稱作「文華館」的建築物,由日本近代建築先驅者辰野金吾(1854-1919)設計,於1909年建造而成,為和洋折衷樣式,當初是作為入館者休憩之用。現多為私人聚會、展示或派對時使用。
1997年與1999年則是首次施行了交換展。總的來說,1997年10月在大和文華館舉行了「東洋美術1000年的軌跡─以福岡市美術館『松永收藏』、『黑田資料』名寶為中心」;1999年1月在福岡市美術館舉行「日本.東洋之美─奈良大和文華館至寶」。其後,2003年與東京五島美術館共同企劃展「五島美術館.大和文華館所藏名品選 茶之湯的造形」,6月在五島美術館展出,10月則移師至大和文華館。2007年,與大倉集古館合作舉辦交換展,同年也將大和文華館收藏展外借至岡崎市美術館展出。
1990年起,大和文華館也開始接受大學生至博物館實習,分別在2002年與神戶大學、2004年奈良女子大學、2005年奈良大學、2008年大阪府立大學、2013年帝塚山學園等大學簽訂合作協定,內容包含博物館實習、展覽會鑑賞教育、聯合講座等廣泛目標。在2004年度申請作為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的補助研究機構,於2005年4月獲得指定。而後,也與大阪府立大學共同申請科學研究費補助金,並以「關於物語、神話傳說繪畫化的起源與變容之研究─以日本近世刊本.寫本為中心」此一課題,獲得2009至2013年度共五年的補助金.基盤研究(B)。此後每年也都獲得補助金、助成金等。
2002年開始實施的是與鄰近的菖蒲池小學合作之鑑賞教育計畫。讓該校四至六年級的學生以團體形式至館內,分成小組後由學藝員陪同觀賞作品,讓孩子們將重點放在認真觀看每一件文物(鑑賞),學藝員則是站在輔助的角色。2013年起帝塚山小學加入,此後也考慮與更多國中小、高中合作,增加更多鑑賞教育計畫。2009年4月開始舉行由館長主講、展觀合一的「美術之窗」講座,目前是一年四次、講題固定的持續性講座。
大和文華館展示室。(大和文華館提供)
50週年翻新整建,更加親近大眾
作為近鐵100週年、大和文華館50週年紀念事業的一部分,大和文華館自2009年10月起展開為期一年的休館,進行本館改建工程,停車場、館區道路及文華苑也一併整修。於2010年10月1日舉行開館50週年翻修完成紀念典禮,10月2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在此之後的展覽會,藏品加入了借用品,並增加特別企劃展,不管何時來館都能接觸到新的作品。每到展覽也會舉辦「免費招待日」,此一慣例延續至今。
2012年4月1日,因應法人制度的改變,變更為公益財團法人。2013年開始,除了配合各展覽定期舉辦8到10回的「華之音樂會」,也視不同情況舉辦學術研討會、博物館巡禮及與合作單位的聯合事業等。
大和文華館首任館長矢代幸雄。(大和文華館提供)
藏品
在財團設立以前,近畿日本鐵道是完全沒有收藏藝術品的,因此從設立之初到開館前這段期間,積極收集藏品。擔任藏品收集的負責人,就是戰前即參與相關事業規劃、並就任首任館長的矢代幸雄。
購獲鈍翁與三溪舊藏,奠定豐富基礎
最初購入藏品的時間點為1946年9月,共45件。之後幾乎每個月都有購藏,開館時達到758件。現在被指定為國寶的李迪《雪中歸牧圖》為1947年、俵屋宗達《伊勢物語圖色紙 六段 芥川》為1949年、重要文化財雪村周繼《呂洞賓圖》為1953年購入,這些都是著名的美術品收藏家益田孝(號鈍翁)的舊藏。
對大和文華館而言極幸運的是,矢田和與益田孝齊名的知名美術品收藏家原富太郎(號三溪)有深厚的交情。因為這一層關係,在1948年得以購入13件三溪的舊藏,包含《寢覺物語繪卷》及《一字蓮臺法華經》2件國寶、10件重要文化財、1件重要美術品,內容頗豐。之後又購入2件三溪舊藏。大和文華館最有名的收藏品《婦女遊樂圖屏風》(松浦屏風)則是在1952年購入的。
所藏超過2000件,兼涵美術品與古文書
開館之後,收購的步調趨緩,配合當時的種種狀況後仍持續收集,2019年末成長到1202件。當中包含重要文化財雪村周繼《花鳥圖屏風》、重要美術品《阿國歌舞伎草紙》、重要美術品《木造女神像》、朝鮮美術《螺鈿菊唐草紋小箱》、中國美術《白瓷蟠龍博山爐》等。再加上1961年京都吉田神社之社家鈴鹿家的部分藏書共6162冊和書、1965年近藤家舊藏144件富岡鐵齋的作品、1972年歷史學家中村直勝舊藏664件古文書(雙柏文庫)、2000年考古學者川勝政太郎收集的1272件拓本,都歸入大和文華館的收藏。
未來
大和文華館設立的宗旨在於收集、保存、研究優質的美術品,並將成果以各種形式展現給鄰近居民,回饋沿線鄉親。在這60年間,大和文華館所處的境地有相當大的改變,但身為設立母體的近鐵日本鐵道(現為Kintetsu Group Holdings)始終如一地支持館方的活動。為回應這樣的支持,並以更完美的方式呈現館方宗旨,是我以及館員所扮演的角色。大和文華館的未來,就在不遠的前方。
(翻譯|王怡文)

本文原載於《典藏古美術》第332期(2020年5月號)
淺野秀剛( 1篇 )

大和文華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