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那些眼角餘光處的虹暈:香港巴塞爾藝術市場脈動與處境

那些眼角餘光處的虹暈:香港巴塞爾藝術市場脈動與處境

在這藝術市場機制中,最為撩亂的繁花盛景中,總免不了需挾帶一些看似鼓勵實驗、前衛乃至於推薦性質的新興藝術家作品的展示場域。這三者,基本上共構了一個完整藝術市場的收藏或投資指南。
每一場大型的國際藝術博覽會總是不乏藝術史上的名家及名作,當然市場當紅的藝術明星作品亦是兵家必爭之作。在這藝術市場機制中,最為撩亂的繁花盛景中,總免不了需挾帶一些看似鼓勵實驗、前衛乃至於推薦性質的新興藝術家作品的展示場域。這三者,基本上共構了一個完整藝術市場的收藏或投資指南。
一如其他商品投資市場般,藝術博覽會,通過由大師、明星及新星推薦的展示結構,嘗試專業且高效率地投射出藝術市場中的投資標的與期待。一方面藝術史上的大師提供了長期而穩定的投資標的,與此同時當然也就沒有大起大落的投資起伏。當紅的藝術市場明星,則指涉了目前藝術產業當前最主要的資金標的,要言之,純以獲利而言他們象徵了當前藝術市場中的藍籌股。至於新人推薦就仿如投資公司對於新興市場標的的分析及推薦。
這些完整的圖像規畫,構成了藝術博覽會吸引目光的基本要素。然而有時候,眼角餘光處也會有其精采之處,甚至跳脫了「專業」的期待與眼光之外。這些餘光處的作品或許也展露了某種「趨勢」,這趨勢也許非關市場然而或者可能成為某種藝術創作視野的潮流,最終轉化為藝術收藏的新天地。
新奇、有趣帶點可愛,只怕會是許多人對藝術家豬股亞希(Aki Inomata)作品的觀感,那些為寄居蟹製作的3D列印蟹殼,透明中帶著人類社會中象徵性的建築物輪廓,石化材料的蟹殼給予了一個諷刺卻又永恆的承諾,一方面「自然世界」在人類過度濫用生物資源的狀況下,構成了生態的危機,另一方那些造成海洋巨大污染且近乎無法分解的石化原料,在作品中構成了保護寄居蟹的棲居。儘管「人類世」(Anthropocene,註1)  已是當代藝術裡過度頻繁出現的概念,然而豬股亞希的作品更像是對於科技體時代(Technium age,註2)  生命形態其未來的描摹以及技術與場所的印記。
豬股亞希(Aki Inomata)《Think Evolution #1 : Kiku-ishi》(Ammonite),2016-2017。(攝影/沈伯丞)
相較於豬股亞希作品中的萌萌氣質,「知識」、「科學」(不是柯學)在另一位日本藝術家河口龍夫(Tatsuo Kawaguchi)的天文攝影中,轉化成另一種詩意的模式。作品中的每顆恆星都標上了一個紀年時間,例如AD1680、BC2030等,紀年一方面指涉了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光年),另一方面也投射了那個時間的人類歷史及活動。河口龍夫(Tatsuo Kawaguchi)活躍於觀念及裝置藝術躍興的1970年代,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似乎更容易理解所謂「觀念」不應僅是有趣的提問或想法,而存在著更深刻的煉化後的「詩意知識」。
相較於豬股亞希的童趣以及河口龍夫的知識詩意,卡斯騰.尼古拉(Carsten Nicolai)的作品無疑乃是更難深入體驗與領會的作品。或許「冷而嚴峻的美」這段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用來描述數學之美的形容,最能精確地體現尼古拉的作品。藝術家的作品投射著來自於數學、物理學中的「冷」及「嚴峻」,甚至對於數學及物理的哲學思辨。作品《Wellenwanne ifo, 2012》通過那精密的結構,通過水波的共振嘗試著描繪出數學定義裡的「秩序」到「混沌」。(註3)  通過尼古拉的作品,羅素那數學思維中抽象的「冷」及「嚴峻」,有了客觀可見的實態。也許並不引人目光,但絕對地呈現著某種難以言喻的真正莊嚴或崇高(sublime)。
卡斯騰.尼古拉(Carsten Nicolai)《Wellenwanne ifo》, 2012。(攝影/沈伯丞)
豬股亞希(Aki Inomata)《Why Not Hand Over a “Shelter” to Hermit Crabs? -White Chapel-》, 2014-2015。(攝影/沈伯丞)
上述三位藝術家,或許並不是觀眾的目光焦點,很可能也不是專家的吸睛推介,然而他們的作品卻共同投射了一個細微卻又綿長的隱流——以科學、科技知識作為材料,或者說以「知識論」為材料及媒介的藝術創作。處在一個知識界域越形擴大、外在自然卻逐漸消褪的科學技術時代,必須說他們共同體現了「知識」作為新「感性」對象的趨勢。藝術市場也許尚未能夠真正的擁抱這樣的作品,然而或許這些眼角餘光處的虹暈,預示了某種後機械複製時代的靈光,那來自於「此知此識」的魅力。
豬股亞希(Aki Inomata)的作品《Why Not Hand Over a “Shelter” to Hermit Crabs? -Border-》。(攝影/沈伯丞)
註1 人類世是由1995年諾貝爾獎得主,荷蘭大氣化學家保羅.克魯岑(Paul Crutzen)於2000年提出。他認為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足以成立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的開始年份目前並未有一致認同的共識,有些人主張從「農業」的誕生開始,有人主張從「工業革命」人類正式使用化石能源開始,而人類世工作組則建議將1945年7月16日人類首次進行原子彈測試的時間定為人類世的開始。
 
註2 科技體(Technium)是凱文.凱利(Kevin Kelly,其為《連線》雜誌((Wired Magazine)第一任主編,亞洲文化、數位文化領域的學者)所提出的觀念,其認為「科技」(technology)本身具備了一如自然生命般的演化、適應及繁衍能力,因此是生物學領域的第七個界域(Kindom)。其他的六個分別為:囊泡藻界、古蟲界、有孔蟲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註3 在非線性科學中,混沌現象指的是一種確定的但不可預測的運動狀態。和隨機運動不同的是,混沌運動在動力學上是確定的,它的不可預測性是來源於運動的不穩定性。例如,蝴蝶拍動翅膀是確定的,但不確定的是是否會引起風暴。
沈伯丞( 2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