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宛若隕石衝撞大地,丁丁藝術空間「TEKTITE HOUSE隕石之屋」正式開幕

宛若隕石衝撞大地,丁丁藝術空間「TEKTITE HOUSE隕石之屋」正式開幕

Like a Meteorite Hitting Earth, “TEKTITE HOUSE” Opens at TING TING ART SPACE

丁丁藝術空間(TING TING ART SPACE)在籌備一年多的時間後,位於天母東路111號的實體空間,終於在111年1月11日正式開幕。此回正式對外開放的開幕首展邀請了四位分別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的年輕藝術創作者,包含Gemma Holzer、Jisbar、Riccardo Nannini與Moises Yagues的作品。

過往總是積極參與全球藝術博覽會且成績斐然的丁丁藝術空間(TING TING ART SPACE),在籌備一年多的時間後,位於天母東路111號的實體空間,終於在111年1月11日正式開幕。儘管日期的選擇來自地址的呼應,但無論從民俗學上這一天乃是難得的「天赦日」,是百無禁忌的大吉日子角度來看,抑或從占星的角度,這一天是太陽與海王星六合,象徵著「夢想的兌現與落實」來說,這一天的開幕,在各層面都象徵著丁丁藝術空間過往成績的累積與實現下一步夢想的開端。

丁丁藝術空間(TING TING ART SPACE)位於天母東路111號的實體空間,開幕日期的選擇來自地址的呼應,在111年1月11日正式開幕。(丁丁藝術空間提供)

丁丁藝術空間由全球頂級壁紙製造商成億壁紙董事長丁三光創立。本業經營的有聲有色,長期往返於全球各大博覽會與商展,畫廊的藝術家代理與策略定位很自然地往往由父親丁三光負責;涉及項目企劃與設計的部分,以及這次的空間改建與策展,則由次子丁春誠與其策展公司TIN TIN STUDIO策展事務所擔綱;業務營運與展覽實作則多半由長子丁春霆打理。父子三人此回落腳天母,將54年的獨棟石造洋房搖身一變為有別於傳統畫廊空間的新型態展示空間,意欲成為藝術的新地標。

負責畫廊空間規劃的丁春誠與其事務所「TIN TIN STUDIO策展事務所」以「TEKTITE」為發想,將以北部特產觀音石建造的建築主體與大量玻璃落地窗結合,將丁丁藝術空間全新的場域建築以「TEKTITE HOUSE隕石之屋」命名。(丁丁藝術空間提供)

提及為何在「遊牧」這麼多年後選擇一個地點落腳?丁三光表示,一開始經營畫廊的初衷就是交流,隨著交往的藏家、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大家也表示需要一個空間互動,因此才有了開設實體空間的想法。但在選擇地點空間時,一來嚮往歐洲房舍與商業空間投射的生活感,二來決定經營實體空間本就是為了創造交流、互動的空間,因此很早便捨棄商業大樓林立的內湖,轉往天母一帶。在看到這棟帶有老煙囪的石造房舍後,便「15顧茅廬」地,說服屋主將空間租用給他們;在空間設計上,也以能放鬆、互動交流為主軸。而負責空間規劃的丁春誠與其事務所則以「TEKTITE」為發想,將以北部特產觀音石建造的建築主體與大量玻璃落地窗結合,將丁丁藝術空間全新的場域建築以「TEKTITE HOUSE隕石之屋」命名。「TEKTITE」是一種地球物質因受隕石撞擊而被加速加熱融化濺起後,下落並冷卻形成,似黑曜岩的天然玻璃物質。從中不難令人想見丁丁藝術空間對自己未來的期許。

丁丁藝術空間內部設置了藏家、藝術愛好者等專屬的交流空間。(丁丁藝術空間提供)

此回正式對外開放的開幕首展邀請了四位分別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的年輕藝術創作者,包含Gemma Holzer、Jisbar、Riccardo Nannini與Moises Yagues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多半色彩豐富、帶有許多象徵符號,以一種輕鬆、詼諧的方式投射現代人的集體孤獨與生活經驗。丁三光表示,自己在選擇藝術家的時候除了明確的個人創作語彙,更傾向選擇輕鬆、看了會令人會心一笑的作品。畢竟生活已經很辛苦,我們更需要的,或許正是能讓自己每天帶著笑容離開家門的作品。

⻄班牙藝術家Judas Arrieta的作品。(丁丁藝術空間提供)
法國藝術家Jisbar的作品。(丁丁藝術空間提供)

一直以來,丁丁藝術空間主要經營的藝術家多半來自歐美等地,而這也與丁三光堅持做任何事都要與眾不同有關。對他來說,在台灣與台灣畫廊一同經營台灣藝術家無法凸顯個人特質,因此希望能藉由發掘聲名尚未鵲起,但具有潛力的歐美藝術家來彰顯畫廊的眼光與品味。事實上,過去丁丁藝術空間著重推廣的藝術家,如拉法.馬卡龍(Rafa Macarrón)與艾得佳.普連斯(Edgar Plans),都是近期進入蘇富比拍場且價格積極成長的藝術家。不過,雖然以經營歐美藝術家為主軸,丁丁藝術空間並未放棄對台灣的經營。因疫情而延宕的西班牙畫廊空間開展,便是丁丁藝術空間期待成為國際交流平台的項目。而構思中的文化交流與駐村計畫,更是丁丁藝術對台灣整體藝術教育與環境的自許。

從「隕石之屋」出發,不禁令人期待起丁丁藝術空間能激盪起什麼樣的火花。

義⼤利藝術家Riccardo Nannini (a.k.a. Cane)的作品。(丁丁藝術空間提供)
Riccardo Nannini (a.k.a. Cane) 《More than 800 years have passed but the struggle between
Guelphs and Ghibellines continues # 2》,布面油畫,100 x 73 cm,2021。(丁丁藝術空間提供)

丁丁藝術空間資訊

畫廊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111號
粉絲專頁|連結

朱貽安( 101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