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戶外藝術節-以在地文化為本

戶外藝術節-以在地文化為本

暑假時分,照例全台各地又有許多展覽活動吸引親子遊客,然而值得觀察的是,近幾年由於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
暑假時分,照例全台各地又有許多展覽活動吸引親子遊客,然而值得觀察的是,近幾年由於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Field)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逐漸建立知名度,引用藝術進行地方再造的手法也引起藝術相關人士與政府行政機構的關注,故而台灣地方政府也競相模仿,推出性質相似的藝術節,盼能藉由此舉吸引更多國內外的觀光客到來。
例如首先豋場的是由交通部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所主辦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沿著東海岸沿途風景區,邀請藝術家駐地創作大型戶外作品,同時開放藝術工作室和舉辦藝術市集、音樂會等,是一個包含體驗自然環境、部落生活與原創手作調性的藝術節。而由新竹市政府首次舉辦的「新竹市國際地景藝術節」,自新竹火車站後站開始到新竹公園、孔廟周邊,共邀請15組藝術家進駐,企圖將前站的人潮、商機引導至車站後區域,並為新的國道轉運站啟用,以及未來1916園區硬體建設拉開序幕。
當中較為特別的則是「西螺當代藝術季」,日籍策展人大谷俊一(Shinichi Ohtani)以凸顯地方場域精神為主要核心,藝術家們不但可使用有意義的材料如河岸環境、自然素材、老街屋人文素材,甚至包含西螺大橋整修汰換之舊鋼骨等,經由藝術創作呼應西螺大橋轉型、老街蛻變新生,以及西螺地方文化的魅力。西螺大橋建成之時,是遠東第一,僅次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1998年由一群在地的熱心文化藝術人士,關心西螺大橋存廢問題,並展開保存運動,其後,該基金會更致力推廣西螺文化資產保存,與屋主們苦心溝通,保留下日治昭和年間的142棟歷史老屋,並透過歷史建築的登錄來維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
台灣的藝術節往往面對更多的是短期性目光關注、短暫觀光停留的人潮,以及消費性的文化生產,而非自行永續地發展,而由北川富朗(Fram Katagawa)策畫的越後妻有和瀨戶內,它們成功的共通點卻是在於建立土地和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北川富朗試圖從土地出發,找回藝術本身的積極性與文化的反省力,故而不管台灣如何演繹這些藝術祭,都不應忽略在自己土地上生活的居民。
對此,曾任直島地中美術館館長,並於1991至2004年間參與「直島文化村構想」規畫,現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的館長秋元雄史(Yuji Akimoto)也指出,單純只是展示最新的藝術作品,是很難持續舉辦的,還是要以在地的文化為本,將活動整體的方向確立出來,思考要怎麼樣推出在當地才能看到的東西,「不能一開始就要以觀光為目的,首先要關注的是在地的居民,對他們來說這些展覽是否有意義。如果住在這裡的人覺得生活非常豐富、感到幸福,這就是吸引外地人最好的方式。觀光應該是先充實內部需求之後,下一步才來思考的。」
高子衿( 9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