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碧娜.鮑許《康乃馨》再度綻放

碧娜.鮑許《康乃馨》再度綻放

兩廳院製作的「The NELKEN-Line Project」向《康乃馨》致敬。圖片提供:兩廳院 這次《康乃馨…
兩廳院製作的「The NELKEN-Line Project」向《康乃馨》致敬。圖片提供:兩廳院
這次《康乃馨》舞作登台,兩位入選碧娜.鮑許舞團的台灣舞者余采芩與田采薇也回台參與演出。這是余采芩第四度隨舞團返回故鄉演出,也分享舞團給予她最大的啟發在於,引領舞者更清楚如何從舞蹈動作表達自己的內在的心情和感受。
最後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阿道芙.賓德(Adolphe Binder)也表示,感謝台灣兩廳院團隊製作的「The NELKEN-Line Project」影片,她從沒見過如此精緻完美的歡迎禮,影片的感情是如此誠摯,難怪舞團會訪台七次,看到這些細心的花絮,能感受到整個台灣對於舞團的支持與熱情,雖然他無法以中文回應這份熱情,但舞者會在舞台上以舞蹈回應這個經典又美好的經驗。而藝術不只是改變個人和侷限的空間,而是可以傳達到全世界,《康乃馨》的重新呈現,是提醒人們要怎麼重拾對人類的愛,重新跟世界連結。
《康乃馨》抵台記者會現場。圖片提供:兩廳院
舞台設計師彼得.帕布斯(Peter Pabst)將來台舉辦講座。圖片提供:兩廳院
《康乃馨》舞碼劇照。圖片提供:兩廳院
今年是兩廳院「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簡稱TIFA)邁入十周年,節目內容再次邀請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重現1997年首次訪台的經典作品《康乃馨》,這也是舞團第七度訪台。此經典舞作創造一溫柔、夢幻的情境,舞者在上千朵康乃馨中奔跑、追逐、私語、嬉戲,細致洞察呈現人生的悲喜。
為了回應經典舞團與經典之作再次造訪,兩廳院特別在舞團訪台前與國際同步響應碧娜.鮑許基金會(Pina Bausch Foundation)發起的「The NELKEN-Line Project」。此線上公共藝術項目,號召各地專業舞者與熱愛舞蹈的民眾,在不限制空間條件下,以舞團經典之作《康乃馨》中的「四季舞」片段進行影片拍攝。影片邀請兩廳院工作同仁、兩廳院之友、樂齡親子學員、觀眾等族群,並加入在迴廊揮汗青春的街舞學生及中正紀念堂禮兵等兩廳院周邊重要元素,參與者隨「四季舞」春、夏、秋、冬,平緩、反覆、優雅的韻律,舞動經典,以此表達這個深受台灣觀眾喜愛舞團的歡迎。
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康乃馨》啟發她認識當代的舞蹈與自己的使命,兩廳院國際藝術節邁入十週年,今年很榮幸有烏帕塔舞蹈劇場的助力,對觀眾和台灣的藝術家持續產生價值與啟發,一個好的藝術作品它的影響不只是在歐陸而是全世界,希望TIFA能持續成為這樣藝術交流傳達的平台。」
協助這次《康乃馨》演出周邊活動規畫的台北歌德學院,院長羅岩(Jens Rösler)表示,他和舞團有不同的情感機緣,其一是他的故鄉和舞團所在烏帕塔很鄰近;其二是歌德學院一直常年支持舞團在國際的交流演出,但這次與TIFA的合作特別規劃支持邀請舞台設計師彼得.帕布斯(Peter Pabst)來台舉辦座談「劇場與舞台設計」,希望與台灣劇場工作者與觀眾交流其在劇場中打造的絕美詩意。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