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動力機械移師台北 – 伊日藝術「小動作2.0」

動力機械移師台北 – 伊日藝術「小動作2.0」

眼睛看不見的藝術,視覺藝術之外的另一形式,繼去年伊日藝術在台中空間展出「小動作」展覽後,4月29日至5月29日…
眼睛看不見的藝術,視覺藝術之外的另一形式,繼去年伊日藝術在台中空間展出「小動作」展覽後,4月29日至5月29日移師台北空間,並擴大規模舉辦「小動作2.0」,呈現6位不同型式創作的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邱懷萱、莊志維、陳漢聲、詹詠幀、蕭聖健、豆宜臻&簡翊晉。
莊志維的「轉生樹系列」花朵在快速旋轉下彷彿沒有生命的傀儡,訴說著生活的事物中看似美麗卻殘忍的本相,此系列曾於德國科隆展出,作品亦受當地藏家的青睞。
近年來,動力機械裝置逐漸受到關注,「小動作2.0」展覽令人耳目一新,此展希望打破靜態的藝術型式,提供另一閱讀藝術的感官想像,走進展間彷彿進入一個動態的空間看藝術,很有趣。
去年7月底,伊日的台中空間以動力機械展為主推出「小動作」,反應很熱烈,由於是測試市場水溫的場域,僅呈現3位藝術家之作,不過雖然作品量少,卻得到不小的迴響。
對伊日而言,台中空間是點子的發想地,只要不錯的點子出來都會先在此空間測試市場水溫,再做深度的規畫,動力機械展即是一例。「小動作2.0」是以動力藝術為概念,透過各式媒材呈現論述,有趣的是因為有別於平面作品,展覽中的每件作品不僅獨立,而且彼此又有關聯性,同時又必須在展間裡傳達作品之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在布展時,為了完整呈現作品的整體感,再加上每件作品因動力的緣故必須避開線路,因而費了不少心思。
豆宜臻&簡翊晉《麥可盧因斯計劃》.現成物、撥放器、自製音訊、文本.尺寸依場地而定.2014。
雕塑組出身的邱懷萱推出此一系列,以雕塑概念出發,再利用磁力移動物件,激起觀者對過去的想像,對藝術家而言,作品不再是一件漂亮的雕塑或物件,而是透過聲音、動力等技術,營造出人們重返過去的氛圍。去年曾在台中展覽空間展出的陳漢聲,這次推出的兩件作品,主要是探討現代人對農業輕忽後所造成的後果。另一件新作《綠體記憶術-蘭no1》是《共生苗》的延伸,反映了人類輕忽自然後的未來世界;自然生態在長期遭受破壞下面臨生存的危機。此作被玻璃罩住的植物標本,雖然植物根部仍在呼吸,但綠葉因脫水而奄奄一息,提醒人類重視自然環境,否則我們將永遠失去它。
邱懷萱《下課之後》.胡桃木、松木、動力裝置.117×72×16 cm.2015。
蕭聖健的《夏夜-蟲鳴II》,把收集的舊東西拼湊起來,製造出聲音,藉以緬懷昔日的時光,有趣的是,此作與邱懷萱的作品對照,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亦可看出不同世代各有其詮釋,邱懷萱從雕塑邏輯發想,而蕭聖健則透過老物件、老記憶探索、追尋生命內在的老靈魂。詹詠幀的大型作品《高海拔樂園》探討資本主義下的社會階層體制。身處勞動階層的每個人被比喻為一隻隻沒有色彩的複製動物,一旦爬上了統治階層的位置,雖然擁有權勢,但卻都是虛假的,因為爬上高層換上華服新衣,這一隻隻上了色彩的動物,卻被倒掛著不得動彈,等候宰制,充分地反映現代年輕人觀看權力的內心。這場展覽目前邱懷萱與陳漢聲的作品已有收藏,邱懷萱的《下課之後》為高美館典藏。
近幾年,在伊日藝術長期經營下,動力機械作品今年在市場的表現已有所突破,如本屆的YAT銷售表現極為亮麗,陳漢聲新系列之作皆已有收藏,購買的藏家族群則來自各行各業。在平面化的視覺作品之外,動力機械展的新興形式將為多元的藝術樣貌吹起另一股風潮。
陳意華( 11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