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灣在地噪音場景史料首次於英國展出

台灣在地噪音場景史料首次於英國展出

自2013年開始推動的「台灣文化光點計畫」,是文化部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藉由全球重點大學及藝文專業機構做為窗口…
自2013年開始推動的「台灣文化光點計畫」,是文化部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藉由全球重點大學及藝文專業機構做為窗口,以文化走出去與世界對話所設置的重點計畫。
「射殺鋼琴師:台北噪音場景1990-1995」展覽視覺意象。
日前由游崴所策畫的「射殺鋼琴師:台北噪音場景1990-1995」一展,即是光點計畫與倫敦大學柏貝克學院(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之合作,除了在該校的佩爾茨藝廊(The Peltz Gallery)透過展示手繪傳單、地下刊物、照片與自製卡帶等文件,呈現台灣1990年代早期由年輕藝術家、文化工作者與自學表演者,所連綴起挑戰主流文化的另類文化場景,同時亦放映了導演黃明川與陳芯宜分別執導關於台灣噪音與聲音藝術的紀錄片《後工業藝術祭》(1995)與《如果耳朵有開關》(2009-2011);而包括三位活躍於台灣早期地下噪音場域的藝術家林其蔚、王福瑞與 Dino(廖銘和),則與英國聲音藝術家Michael Speers和 Kenny Love,在東倫敦舉行一場現場的聲音藝術表演。
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展覽名稱,出自於濁水溪公社於1992年發表在自創報紙《苦悶報》上的〈射殺鋼琴師〉一文,描寫古典鋼琴師接二連三遭到射殺,以至於鋼琴師的形象、鋼琴的外形,甚至是樂理都有了全新的改變,彈琴變成有趣的事,這些受到被總稱為「龐克鋼琴」影響的孩子們成長為一個新的世代,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信仰。策展人借用此異托邦的寓言為引,重訪1990年代前半,在國家權力治理下,聲響文化如何找尋自己的出路,以及當時活躍於台北的地下噪音場景。
高子衿( 9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