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被盜19年,鄧峪石塔塔身回家了

被盜19年,鄧峪石塔塔身回家了

被盜之前的唐代鄧峪石塔。圖╱中國國家文物局。 鄧峪石塔位於山西省榆社縣鄧峪村,是一座雕鑿於唐代開元八年(720…
被盜之前的唐代鄧峪石塔。圖╱中國國家文物局。
鄧峪石塔位於山西省榆社縣鄧峪村,是一座雕鑿於唐代開元八年(720)之單層方形石塔,石雕彩繪四面佛造像塔,砂岩質,高320公分,圓座方柱形,由底座、塔身、塔簷和塔四部分組成。塔基為二層,刻有「大唐開元八年歲次庚申三月寅朔十五日戊辰雲騎尉耿立」。塔身高177公分,略呈方柱體,正面兩柱上飛龍盤繞,四面各雕一主尊佛像,四個邊棱雕串珠形柱,上、中、下部各雕束蓮裝飾。正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結跏趺坐於由二力士承托的束腰蓮花座上,兩側為二龍盤柱;右側面主尊倚坐,通肩袈裟,雙足各踏由一力士承托的蓮花上,力士左側有兩列題記,可辨識的有「李沖暉」三字。背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雙手置於胸前,站立於須彌座蓮台上。須彌座束腰處題記「李玄受、李沖玄、李還福」。左側面主尊,通肩袈裟,火焰形背光,結跏趺坐於由一力士承托的須彌座蓮台上,須彌座束腰處刻題記「大唐開元八年歲次庚申三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題記一側刻「雲騎尉耿玄(質?)」,另一側刻「耿玄慶」。力士右側刻「王懷貞」。佛像一些細部處理,如肉髻、面相、衣飾等具有顯著的開元時期風格,且有著明確紀年,展現出大唐盛世的文化與藝術氣魄,對於研究唐代佛教藝術與雕刻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圖╱山西博物院。
鄧峪石塔,是唐代佛教石刻藝術的代表作,早於1965年5月,即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然而1996年12月2日,塔被盜;1998年9月10日,石塔塔身再次被盜。塔身輾轉流徙於台灣,2015年由藏家捐贈給台灣中台禪寺。2016年2月,台灣中台禪寺方丈釋惟覺老和尚得悉石塔來自山西後,表示願意捐贈返還。回歸事宜塵埃初定之時,惟覺老和尚於2016年4月8日圓寂。見燈大和尚於開幕致辭中表示,今日石塔回歸落腳山西博物院,圓滿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推動兩岸宗教文化、藝術交流的遺願,讓唐代四方佛塔回到山西,期盼兩岸佛緣,盛世重光,無盡法燈,普照大千。
唐代鄧峪石塔,展出的底座和塔頂根據現存於當地的原物複製。圖╱山西博物院。
據館方介紹,現存唐代石雕四面造像塔較少,鄧峪石塔造型莊嚴古樸,布局疏密得當,高浮雕造像豐腴健美、優雅自然,氣度非凡,是盛唐佛教石刻藝術傑作。本次展出的底座和塔頂,根據現存於當地的原物複製,塔至今迷失無蹤,只能依據檔案資料複製而成,石塔由4月16日展至5月21日。
台灣中台禪寺見燈大和尚,及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龍明彪、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山西省政府副省長張復明、山西博物院院長石金鳴、榆社縣人民政府政府縣長韓軍等為塔身揭幕。圖╱山西博物院。
流轉海外19年,近1300年歷史的鄧峪石塔塔身回歸故里家鄉。4月16日,中台禪寺捐贈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儀式暨「歸來:唐代鄧峪石塔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館一層大廳舉行。中台禪寺住持、中台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見燈大和尚,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龍明彪、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山西省政府副省長張復明、山西博物院院長石金鳴等出席儀式。
古美術編輯部( 21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