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18台北雙年展宣布策展命題與策展理念,以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2018台北雙年展宣布策展命題與策展理念,以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策展理念全文 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文|吳瑪悧、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 …
策展理念全文
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文|吳瑪悧、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
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類始終面臨著環境挑戰,但這幾十年間,衝擊加速,環境所遭受到的破壞風險加劇。當人類透過科技發展不斷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時,今日我們在保障這種相互依存關係上,承擔著更大的責任。
自古以來,政治和經濟便與人類生存的持續發展有關,現在更在找尋禁得起時空考驗、新的永續計畫,讓人與其他生物得以存活。後人類世界儼然成為一間人類實驗室。藝術家在此扮演著獨特的角色,試圖開創新機制,思索新方法,優化生態系統中有機生物之間脆弱的相互維繫,以及其關係之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多樣性。
這個議題對於位在亞洲海島的台北雙年展所在場域尤其重要。從農業過渡到工業社會,亞洲扮演著西方已開發國家的世界工廠角色,為了發展經濟,大大犧牲了環境。誠如亞洲許多新興城市,台灣也因工業化、城市發展、全球經濟壓力,正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
在這樣的觀照下,「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旨在結合生態系統的概念與其相互依存的結構形式。因此,我們將美術館與館外環境設想為一相互緊密關連的結構,透過展覽探索、描繪及研究不同的連結性與相互依存模式,以維持系統的活力。在本屆雙年展中,藝術、理論、社會和政治環環相扣,將有助於全面理解生態系統是如何產生,以及生態系統如何透過各種協作與適應變化而再生。
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想法,可以透過三種不同層次來理解:一是最基本的,美術館是個建築體,能優化其能源使用及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二是扮演融入社區與城市文化生態的社會文化角色;第三則是涉及全球觀點,肩負倡議宇宙萬物彼此相依之概念的機構角色。「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兩位策展人共同強調,基於前衛精神,美術館更提供一個可以提供新的模式及反思系統運作的全觀性方法。
為了實現此視野與理想,本屆展覽將委託新的創作並展呈既有作品,結合媒體與其他知識領域的取徑,例如紀錄片、科學、都市計畫、建築、教育,以及行動等。雙年展也將透過工作坊、活動與研究論壇產生新的知識。如此,本屆雙年展旨在藉由展覽結構本身反思機構角色,並對新的、發展中的問題,提供創造性解決方法,進而深入探討一座美術館作為體制本身,如何融入社會、文化、經濟,以及政治生態體系之中。
黃信堯,《印樣白冷圳》單頻道錄像,2018。(©影像為黃信堯所有,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Post-Nature: A Museum as an Ecosystem)
展期|2018.11.17-2019.03.10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主題「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正式公布。策展人吳瑪悧與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將以此論題探究自然生態系統持續演變的特質,以及這項特質如何被反映在藝術與機構的運作機制中,並藉以凸顯各系統間賴以維生的依存關係。 兩位策展人將藉由本屆雙年展重新思考美術館(museum)的自身機制。一般展覽(exhibition)侑於展期的限縮,往往發展迅速,難以發揮持續且長期的影響力;相較美術館則能緩慢而有機地生發,細緻地回應周遭環境,並延續它的生命週期。同時,一個美術館如過於僵化地自限於建築體與概念本質的框限,它將會成為一個孤立的藝術沉思場域,無法接納生態系統持續的轉化、滲透與增生。 正如策展理念中所描述,「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將與不同的生態系統模式建立關係,特別關注這些機制中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以及此運作機制如何趨向於整體的共同利益。「台北市立美術館」作為台北雙年展的基地,將成為展覽的中樞神經系統,透過實驗性操作讓美術館成為跨學科討論的平台,藉以向外擴展,在展館的範圍之外引發更多的迴響。
2018台北雙年展宣布策展命題與策展理念,以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ARTouch編輯部( 1545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