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在繁花遍地的市場下

在繁花遍地的市場下

市場表現各有一片天 旅德藝術家蘇笑柏的大漆創作,在畫廊的銷售上,有兩岸三地從上海、台北到香港的重要畫廊作為推手…
市場表現各有一片天
旅德藝術家蘇笑柏的大漆創作,在畫廊的銷售上,有兩岸三地從上海、台北到香港的重要畫廊作為推手,可說有較為穩固的價格區間。其大漆作品受到藏家喜愛,但作品未來能否在既有的抽象形式下,更揮灑出突破性發展,則是未來作品價格能否再度看漲的關鍵,也攸關藝術家在抽象形式的藝術史定位。
在金融海嘯過後,藝術市場低迷的2011年,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專拍「破曉─當代中國藝術的追本溯源」,讓抽象藝術家丁乙瞬間爆紅,不僅打響他的知名度,更將其作品價格拉抬至千萬元之列。丁乙當初以《十示之90-6》一炮而紅,此作當時估價在60萬到70萬港元,近三十倍的1749萬港元成交,締造了藝術家個人最高拍賣紀錄。丁乙知名度大增後,其作品價格也逐漸趨於穩固,如今年六月初在北京保利的現當代藝術夜場,就以丁乙的《十示之六》作為圖錄封面,以782萬人民幣成交,名列藝術家創作的第三高價,此件作品在十年間換手三次,第三次漲幅並未太過突出,目前其作品價格主要仍盤旋在百萬接近千萬元的位置。
王光樂《壽漆070311》.布面丙烯.116×114 cm.2007。
來自上海的張恩利,是早期打進西方一級畫廊的中國藝術家之一。2006年,與西方重要畫廊Hauser & Wirth簽約,近年來張恩利的作品需求旺盛,舉例來說,今年在香港巴塞爾藝博Hauser & Wirth畫廊展出的作品皆銷售一空,可說是目前市場急於追捧的搶手藝術家。目前創下高價的紀錄為,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當代亞洲藝術」的《舞蹈2號》,以664萬港元寫下拍賣第一高價,而今年在市場景氣不穩定時,仍然有不錯的表現,中國嘉德春拍的一件2001年之作《吸煙》,拍前預估500萬至700萬,最終也以超過低估價的575萬人民幣成交,在國際畫廊推介與西方買盤進場下,穩固了張恩利的市場,也掀起市場趨之若鶩的熱潮。而張恩利的作品,有早期表現主義強烈的具象作品,亦有介於具象與抽象之作,同時也有著名的描繪繩子、水桶、衛生紙筒等等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會注意的極日常用品,再到純然線條的抽象描繪,這位表現多元的藝術家,是當前最火的中國當代中堅藝術家。10月,他將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個展「閑置」,亦是藝術家首次在台灣的美術館首展。
王光樂《100921》.丙烯畫布.146×146 cm.2010。
在這波抽象藝術家中,王光樂可謂是後起之秀,是70後的年輕藝術家中少數受到國際畫廊關注的名單。2012年王光樂首度在紐約佩斯畫廊舉辦個展後,隨即在2014年10月再度於紐約亮相,此展梳理了王光樂從2002年起的完整之系列之作《無題》(始於2007年)、《壽漆》(始於2004年)與《水磨石》;正好在同一時間,香港蘇富比秋拍中王光樂的《水磨石2004.1.1-2004.2.5》,以544萬港元刷新藝術家的拍賣市場紀錄,似乎可以窺見國際畫廊推波助瀾之效,王光樂的作品也成為市場詢問與追捧的標的。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統計顯示,目前王光樂的高價作品80%的成交,皆為2002-2007年創作的「水磨石」系列,而近年來,王光樂的作品似乎有回到水磨石創作的影子,年輕且尚在發展中的藝術家,應該持續不斷思索如何在創作上追求突破,持續走在創新的道路上才是,如果回頭再創作市場最喜愛的水磨石作品,不啻是對其未來史家在尋求藝術家定位的可能傷害。
尚揚《給朋友們》。
學者型的尚揚,其抽象作品散發著東方的空靈之美,與其他西方抽象元素截然不同,今年上半年尚揚作品成交量遠超過去年的成績,目前尚揚創作的系列最為知名的如「董其昌計劃」、「診斷系列」、「大風景系列」等,其中今年五月在北京的中國嘉德春拍中其知名系列《診斷3》,拍前估價從300萬到500萬人民幣,最終以805萬人民幣創下亮麗紀錄,此作在2008年春拍中僅以212.8萬元成交,七年間已上漲了近四倍。此外,同樣也在今春的北京保利,尚揚一件2007年創作的《董其昌計劃-7》,從240萬起拍,最後以逾兩倍的價格644萬元成交,可見藏家對其作品深具信心,面對即將到來的秋拍,其漲幅態勢如何,靜觀其變。
梁銓《無題》.紙本拼貼.160×122 cm.2014。
蘊含東方抒情色調的梁銓,近一年的作品價格大幅竄升,價格拉抬至高峰之作,莫過於2015年於北京保利春拍的《無題》,以57.5萬人民幣成交,寫下藝術家作品的高價紀錄。從今年春拍的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北京翰海等皆推出梁銓的作品,一時之間,梁銓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漲幅力道大增。據統計顯示,梁銓的作品從2013年釋出至今,其上拍數量隨即以陡升的姿態不斷攀升。不過,也有人認為,梁銓的近期新作,加入不少蘊含中國的具象元素如枝葉等,似乎與抽象形式背道而馳,畢竟抽象創作,以觀念性為主,而非著重在線索、故事的鋪陳與敘事,未來能否持續受到藏家的關注,且看後勢表現。同樣也是價格長期受到低估的譚平,最近以亮麗成交受到關注,今年上半年的兩場展覽分別是,5月於中國美術館開幕的「東方抽象與西方具象:譚平對話卡斯特利」,以及6月在今格畫廊個展「畫畫」,人氣紅不讓,活躍於一級市場,但拍賣作品數量似乎仍然有限,今年僅難得一件的大尺幅作品於香港保利上拍。
雖然這些已具知名度的藝術家,在不景氣中仍能以亮麗銷售,持續受到關注,然而想要保持良好的紀錄,還是得回歸藝術家創作的質量。「抽象藝術並非倚靠內容而是形式,形式優先於內容,如果把中國元素放進去變成內容在先,形式在後,就不會是抽象藝術了。」一位市場資深人士觀察表示。其實,西方抽象擁有百年的歷史,抽象藝術其形式上是由點線面的構成,但它之所以形成是與其時代脈絡有密切的關係。回歸藝術家的創作才是關鍵。藝術家在創作一個經典系列之後,是否能夠自我突破,更上一層樓,超越那個曾經精彩的自己,握有這個關鍵之鑰,才能維持藝術史上不墜的地位。
2014年北京保利秋拍,丁乙《十示99-10》以人民幣494.5萬元成交。
中國抽象藝術的隱憂
雖然市場聚焦中國抽象藝術,然而並非所有以抽象創作的藝術家都能贏得關注,僅少數在大畫廊力推以及市場買家接受的情況下的已具知名度藝術家,才能夠虜獲市場的心。若僅以貼上標籤的打包方式售出,似乎稍嫌偏頗,很難讓人不聯想到在低迷景氣中選擇一個看不懂的作品板塊作為市場炒作的標的。一個健全良好的藝術市場結構,必須包含學術、理論的支撐、一級市場的推廣,與藏家的典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因此,中國抽象最大的隱憂還是在於缺乏學術理論的支撐。目前僅有零星的媒體報導,顯少有重要學術著作的論述與研討會,以及足夠數量的美學與藝評的支撐。從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過程,到梳理抽象藝術的學術脈絡,都尚未有完整地呈現。其次,一般大眾對美學知識的缺乏,造成許多人難以進入抽象作品。大眾對於抽象作品風格解讀感到複雜、艱澀,難以理解,而這也是造成市場只能出現短期炒作的買家,而鮮少對作品本身由理解到喜愛,進而入手收藏的人。缺乏美學理論基礎與藝評的論述,更難以彰顯美學價值,讓大眾理解抽象藝術創作的意涵。此外,一級市場的代理與推廣,占有舉足輕重之位。諸如蘇笑柏、張恩利、王光樂等皆有一級市場的推廣,透過在畫廊舉辦展覽,作品曝光的機會,拓展藝術家的收藏族群。
蘇笑柏《春水綠波》.綜合媒材.170×168×12 cm.2014。
從去年至今,這兩季拍賣出現不少以抽象形式為主的藝術家,他們創下的亮麗成績,讓不少人認為這或許就是抽象藝術板塊浮現的契機。
近一、兩年,亞洲抽象藝術受到熱烈關注,從日本具體派到韓國單色畫派,莫不吹起一股新風潮,市場板塊移動快速也製造了不少話題,在日本具體派與韓國單色畫派發酵下,中國抽象藝術儼然成為市場下一波的關注焦點。然而,「中國抽象藝術」真的已然形成了,還是在景氣不佳之下,市場遍尋不著進場標的的炒作目標?
「中國抽象藝術真的已然成形?」已成為藝術市場上的討論熱點。近一、兩年,中國在打貪與禁奢政策下,雖然藝術市場整體市場熱度不如預期,但卻促使不同勢力的崛起,企圖在不景氣中尋找活水源頭。從中國當代水墨、日本具體派、韓國單色畫派至今,市場尋找下波潛力股仍不遺餘力,板塊輪漲速度之快,顯見市場測試水溫之急切。
從去年開始,到今年這兩季拍賣,出現不少以抽象形式為主的藝術家,他們創下的亮麗成績,讓不少人認為這或許就是抽象藝術板塊浮現的契機。不可諱言,從新銳藝術家到尚未引發關注,且其作品價格低估的中生代,乃至前輩級抽象藝術家,如梁銓、尚揚、譚平等在列,他們在兩、三季的拍賣成績與一級市場銷售表現,不遑多讓,為低迷的市場氣氛提振不少信心指數。此外,在中國抽象這一波中其市場表現穩固,且深得藏家與買家青睞者尚有蘇笑柏(1949)、丁乙(1962)、張恩利(1965)等,而近年崛起的70後年輕藝術家王光樂(1976),與輩份更高的抽象藝術家如梁銓(1948)、尚揚(1942)、譚平(1960)等。
蘇笑柏《桃紅洒金》.綜合媒材.170×68×3 cm.2014。
陳意華( 1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