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伊日藝術 擴張的版圖

伊日藝術 擴張的版圖

近幾年,伊日藝術深耕藝術產業有成,從複合藝術餐廳邁向專業畫廊之路。今年初首度前進新加坡藝術登陸博覽會(Art …
近幾年,伊日藝術深耕藝術產業有成,從複合藝術餐廳邁向專業畫廊之路。今年初首度前進新加坡藝術登陸博覽會(Art Stage 2015),二月份則參與西班牙馬德里藝術博覽會,畫廊空間也陸續開幕,去年底在高雄駁二,今年初則進駐台中空間。伊日藝術在總經理黃禹銘的帶領下如何擘畫其藝術版圖?
伊日藝術台中藝術空間。
一月底,伊日藝術坐落於台中精誠路的新空間落成了,首檔展覽在西班牙藝術家金.提爾(Guim Tio Zarraluki)的大型繪畫揭開序幕,這座新空間是一棟擁有四十年歷史的兩層樓老房子,由日式洋房改建而成,獨棟院子外牆上,是金.提爾以加泰隆尼亞文寫成的「藝術家的家」,一樓規畫為展演空間,二樓則邀請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以駐村形式參與。伊日藝術總經理黃禹銘笑著說:「我想要在這裡營造出一種『家』的感覺,觀者在這裡就像在家裡看畫般,這裡是『藝術家的家』。」除了展演空間外,從一樓到二樓的迴廊也擺放了伊日藝術的私人收藏,藝術無所不在的核心思想在中台灣播下種子。
此外,伊日藝術結合了書店與餐飲的「伊聖詩書櫃」,以環保、建築、設計、綠化為題材,逐漸在普羅大眾間形成一股影響力。除了富錦街複合式空間外,像是位於天母的複合式空間也以同樣模式不定期推出年輕藝術家個展,充分落實了藝術無所不在的宗旨。黃禹銘認為:「藝術不一定只能在美術館、商業畫廊出現,或者博覽會出現,藝術也可以在書店、咖啡廳。」
伊日藝術高雄駁二空間。
2012年,伊日藝術首度在民生社區的富錦複合空間,與藝術相遇。首場展覽推出年輕藝術家游雅蘭與賴威宇聯展,深獲好評,更令人訝異的是,其銷售狀況也十分亮眼。游雅蘭曾榮獲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MIT新人獎,同時也是台中國美館青年典藏計畫的藝術家。黃禹銘表示作品成交亮眼始料未及,「我沒想走進咖啡店的客人,原本只是想喝一杯咖啡,最後卻挑了一件10萬元的作品,」黃禹銘終於深刻地體會到所謂的「藝術無所不在」的魅力。只可惜經營半年左右,這種散客買畫的方式慢慢推不動,黃禹銘決心改弦易轍,發起了全心投入推廣台灣藝術家的念頭。「我們不能被動等藏家,應該多為藝術家做點事。」
參與韓國Doors Art Fair。
強大動力 勤跑國內外藝博會
2013年4月,伊日藝術參加飯店藝博Young Art Taipei,展開有計畫的推廣藝術家與開發新藏家之路。伊日藝術以作品鮮明的西班牙藝術家之作引起關注,由於價格親切易於下手吸引藏家興趣,因而創下不錯的成績。首度出擊旗開得勝,伊日藝術開始密集參與、考察各大藝博會,黃禹銘帶著年輕團隊遠赴世界各地,逐漸在藝術產業走出一片天。去年,伊日藝術取得政府經費補助踏上了東南亞。一月底帶領台灣藝術家吳敏興與黃博志前進新加坡藝術登陸藝博會(ART STAGE 2015),藉以提振台灣藝術家能見度。2月底,隨即轉往歐洲參加西班牙馬德里藝術博覽會(Art Madrid 2015),3月底則飛往東北亞參加東京藝博會等,活動力十足的伊日藝術,可謂是近來崛起的台灣少數活躍於海外的年輕畫廊。
黃禹銘表示,就策略上來看,目前的博覽會分為兩條路線,以國內為主,國外為輔,今年的國內藝博會幾乎場場參加,從3月底的台南藝博、福爾摩沙飯博等;國外藝博上半年的行程皆已底定,甫於3月底結束的東京藝博,4月在首爾舉辦的 Doors 飯博、5月的Art 15 London、7月的大阪藝博、釜山藝博等。黃禹銘直言不諱地說:「我需要麵包。對我而言,參加國外藝博會是為了實踐理想,而參展國內藝博會則是為了生存下去。」,伊日藝術光是投注海外藝博其預算就高達700萬。
伊日藝術在兩年半的時間內跑遍了國內外大大小小的藝博會,其動力為何?「把台灣藝術家帶出去曝光是使命感,就策略而言,也是與國外藝術家交流的好機會,希望推薦更多國外藝術家給台灣藏家,豐富彼此在藝術上的能見度。」
參與Singapore Art Apart Fair。
除了積極參與藝博會外,伊日藝術也正式成為台灣畫廊圈一員,分別在台中、高雄成立畫廊空間,聚焦經營台灣年輕藝術家,同時也爭取海外藝術家來台展出的合作機會。黃禹銘如何看自己在短期間內的拓展?「其實這些都是慢慢長出來的。以前,我知道收藏藝術品是條不歸路,不管任何人,只要找到一件喜愛的作品,買下之後就會投入。慢慢地,我發現其實經營藝術也是一條不歸路。當你愈深入,就想做得更多,這就是為何這幾年伊日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參與韓國釜山藝博會。
近幾年,到世界各地考察藝博會,黃禹銘對興起的幾個藝博會有獨到的觀察,特別是ART BASEL LISTE。黃禹銘很看好這個藝博會,特別是這場藝博會有別於以漂亮展板呈現的ART BASEL,此展主要是在一棟七層樓的廠房中進行,以新媒體為主。
黃禹銘認為,雖然ART BASEL LISTE參展畫廊不到百家,但參展國家就高達30、40個,特別的是其展位價格策略也有其獨到之處。博覽會的展位費,第一年是7千歐元,折合台幣二十幾萬,ART BASEL LISTE的費用逐年上漲,為確保進來的畫廊都是新鮮面孔,而且所帶來的藝術家與作品皆難得一見的,此外其策展模式也令人耳目一新,黃禹銘表示這種新鮮感,令人感受到藝術的脈搏和呼吸。去年黃禹銘在LISTE買了瓜地馬拉、南非、科索夫三位藝術家,對他而言,能夠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類型,非常且有趣,LISTE令人感動,能看到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再加上作品價位易於下手,舉例來說,一支定價10萬台幣的錄像作品,雖然不是真的很便宜,但與ART BASEL相較價格比較親民。
伊日藝術總經理黃禹銘。(攝影/陳意華)
從收藏踏入經營 挖掘年輕藏家為使命
伊日藝術推廣作品的態度:「絕不放棄推廣藝術的每一時刻」。他們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說明與分享,向大眾推廣藝術品內涵,即便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這類非藝術收藏族群的年輕學子,這是伊日藝術這群笑容可掬的年輕生力軍最大的魅力,他們是攪動藝術活水的力量。舉例來說,他們曾在高雄賣了一件台幣12萬的雕塑給穿著像是背包客的藝術愛好者。「當時兩個背包客,不會講國語,先生做室內設計師,太太也是設計領域,他們打扮很樸實,來台灣自助旅行,最後帶走了一件雕塑,我認為之所以能成交全是因為同仁認真分享。」
以黃禹銘的觀察,台灣商業畫廊很多時候會在第一時間內判斷是否為藏家,雖然省去不少時間,但相對的可能錯失了第一次收藏的新進買家,但對伊日藝術而言,開發年輕藏家是挑戰,也是一種動力。「很有趣,買下作品後,他們一邊買一邊說,『我沒想到會買作品』,我認為這是因為分享的過程中產生了奇特的化學變化,打開了雙方理解藝術的語言,以及開發了他們購買的新體驗。」 不僅在海外,即便是在台灣,伊日藝術碰到第一次收藏作品的藝術愛好者比例也很高,這或許與作品價格、類型相關,但不可諱言積極解說,確實達到成效,而且成交亮眼。以黃禹銘的經驗分析,在十位新客人中會有四、五位成為固定藏家,持續買作品。
「我是非典型藝術經營者。最開心的moment是一個人告訴我,這是我第一次收藏的藝術品,這是我最大的樂趣和動力。」他表示,很多人覺得韓國作品難賣,但奇妙的是他們卻推得不錯,他分享到,有一次參加韓國Doors飯博,遇到三位第一次買作品的藝術愛好者,當時一件作品定價為台幣兩萬。「三位買家都是第一次購買作品,我認為只要買第一件作品就會有第二件成交的可能,只要開始下手的那一刻,就代表藝術家得到更多的支持力量。」
勇於挑戰是伊日藝術的態度,去年伊日藝術辦了刊物,而且還在台北藝博會期間於華山藝文中心舉辦了「藝術自由日」,以挖掘年輕且具潛力的藝術家為主,有不少人對於伊日藝術耗資百萬舉辦藝術自由日感到疑惑,但黃禹銘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如果以畫廊每月固定舉辦藝術家個展來支持藝術家,力量仍十分有限,但透過藝術自由日這樣的平台,卻可以支持更多的藝術家。
舉例來說,投注兩百萬資金只能舉辦兩場展覽,以及五位藝術家的出國費用,但這次的藝術自由日,兩百萬的預算卻能夠讓150位藝術家曝光。這次伊日藝術耗資百萬致力培養藝術環境,這場藝術自由日不僅免費讓觀眾參觀,藝術家也毋須負擔租金,而最後一天則舉辦拍賣會,創造藝術與大眾親近的機會,以盲拍方式進行,不秀出藝術家名字,由伊日藝術提供一號畫布和材料費,拍賣作品從500元起拍,最後則全數售出,讓更多人享受到藝術收藏的樂趣,這就是藝術自由日的初衷。「藝術自由日讓藝術家看到很多事情正在發生。」
很快地,伊日藝術在今年5月份也將在板橋成立新空間,逾250坪的空間,以日常美術館為概念規畫兩大展覽室,以台灣藝術家作品為主的A+B獨立策展方式,再搭配國外藝術家,讓兩場展覽展現獨立性,卻又互為關聯,進而從中產生互動與對話的關係。勇於突破與挑戰的伊日藝術,未來的一年愈發開花結果,十分值得期待。
陳意華( 1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