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端莊流麗,剛健婀娜:宋徽宗〈詩帖〉

端莊流麗,剛健婀娜:宋徽宗〈詩帖〉

傳世宋徽宗(1082-1135)瘦金書多為寸許小字,帶有精緻秀麗的美,很難想像大字〈詩帖〉的強烈視覺衝擊,用筆暢快淋漓,鋒芒畢露,線條如同斷金割玉一般俐落,帶著尊貴的特殊傲氣與韻味。

最早出現「瘦金書」說法為宋周密《癸辛雜識》記載:「徽宗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明陶宗儀《書史會要》:「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態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勁逸」二字精準描繪瘦金書的特色,「勁」來自於中鋒用筆,「逸」則多產生於筆畫姿態與書寫速度。儘管是獨創一格的書體,仍然離不開傳統品評的原則:點畫、結字、章法。

圖1 國寶 宋徽宗〈詩帖〉,27.2×263.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傳世宋徽宗(1082-1135)瘦金書多為寸許小字,帶有精緻秀麗的美,很難想像大字〈詩帖〉(圖1)的強烈視覺衝擊,用筆暢快淋漓,鋒芒畢露,線條如同斷金割玉一般俐落,帶著尊貴的特殊傲氣與韻味。由於書寫速度與線條品質的緣故,觀者很容易感受到類似刀光劍影的砍斫效果,從而產生痛快淋漓的審美聯想。單字末筆平甩出紙面的寫法,運用較多滑移的書寫技巧,這類用筆較常出現於魏晉時期。北宋當時因應桌子出現,已經發展出推移筆毫的新書寫方式,可以蘇軾(1037-1101)為代表人物。這種新式推移技法想要產生線條粗細變化時,便要倚重提按的動作。然而在古老的滑移寫法中,並不需要刻意地提按毛筆,當筆毫滑行至遠方就會自然變細,這樣的現象在每一個線條的末段都很容易觀察到。若從運筆方式的角度來思考,徽宗書法中的爽朗勁利感遠遠超越同時期的書家,接近魏晉書法的線條質感,明顯來自於相同的筆法。

不可否認瘦金書有其獨特魅力,但也有其缺陷,歷代評論書法時,不太會直接提到。儘管外觀上不是如此正統,筆法卻是十足具有代表性。書法的重點當然是「法」字,可以直接理解為方法,而學習的核心就是書寫的方法。書法與硬筆字不一樣,每一個筆畫有起、運、收筆,也有其相對應造形上的要求,因此需要特殊寫法才能符合書寫的要求。單以一個鉤來看,即使在現代,不同的書法門派仍然存在著不同的書寫方式,這樣分歧的現象長久存在於書法史上。值得注意的是,宋徽宗在瘦金書上清楚演示著楷書書寫的方法,顯然不是偶然的巧合。從刊刻於學宮的〈御製學校八行八刑之碑(大觀聖作之碑)〉,到〈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碑〉,加上〈崇寧通寶〉與〈大觀通寶〉上的瘦金書,都可以看出其廣布流傳楷書筆法的意圖,讓一般人民可以輕易接觸到這些不容易獲得的書寫筆法。事實上,北宋當時也因為桌椅的普及,致使執筆方式的改變,使得文人們熱衷於討論何謂正統筆法,最終並無完美答案出現,反而陷入各說各話的亂象。宋徽宗對於繪畫、音樂、學校及營建等等的整理,無一不顯示出其治理的能力與理想標準,在許多方面都試圖提出一套正統的觀點。因此,對於古今文人必爭的書法領域,宋徽宗不單單開創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書體,更是毫不保留地將千古不傳之祕的筆法展示於世人面前,相信只要有心者都能從中獲得最正確的筆法。瘦金書如此刻意地將筆法表現線條上,完全吻合他在藝文上所做的努力。

圖2 宋徽宗〈詩帖〉「下」字演示橫畫與豎畫的筆法,收筆之處的意圖尤其明顯。

「下」(圖2)字就完美演示橫畫與豎畫的筆法,尤其是在收筆之處,一般書家基本上不會顯露出如此明確的動作,徽宗宣示的意圖相當明顯。最令人訝異的是,儘管只是收筆動作,卻保持一貫的中鋒用筆,讓線條呈現出溫潤的厚實感。搭配起筆筆鋒的尖銳感及強力折筆的運用,讓整個字充滿精神與活力。對於筆法中最為複雜的鉤與捺,透過「萼」(圖3)與「煥」(圖4)的末筆可以清楚看到。「萼」鉤是利用豎畫書寫至最後,筆肚在下方,筆尖在上方,往左右上方以偏鋒方式完成出鉤動作。「煥」捺筆中最肥厚部分的寫法,是利用在中鋒書寫過程中,施力於筆毫左下方,讓筆鋒偏向上方,稍微偏鋒的運筆可以瞬間加寬線條,隨後運行的動作類似平緩的S波,在收筆時又慢慢調回中鋒,並往右下方出鋒完成。此處明確交代楷書捺筆的收筆方式,與隸書往右上不同,右下出鋒除了降低厚重捺筆的呆板外,也獲得一個類似甩尾的勁道,加強筆畫的力度。

瘦金書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經常出現楷書不太會有的線條碰觸與交疊現象。「爛」(圖5)字的「火」、「門」、「東」就很緊密依靠在一起,卻意外地沒有出現壅擠的視覺效果,出於線條的細瘦與運筆速度,「門」、「東」中的撇、鉤交疊也很頻繁,不過都是虛筆或是末筆的部分,所以在視覺上的侵擾感會弱化不少。事實上,線條的依偎與往來,反而顯示出彼此的親近感,緊密搭組出穩固的單字,彌補線條上的纖細柔美。

圖5 宋徽宗〈詩帖〉「爛」字有線條碰觸與交疊現象,這些依偎與往來可組出穩固的單字,彌補線條上的纖細柔美。

特殊的點畫外型,配合不尋常的結構規則,成就了個性鮮明的瘦金書,同時也杜絕了發展的可能性。從線條的品質不難看出宋徽宗在書法上所下的功夫,完全不亞於任何一流書家,絕對能夠寫一手傳統的好字,只是選擇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對於書法,他絕對擁有獨特想法與觀點,畢竟裝載著滿滿傳統筆法的瘦金書就是一種宣言,彷彿對象直指「我書意造本無法」的蘇東坡,目的無非是希望中止這場無止境的筆法之爭。

書法上的積極作為,放在「字如其人」的傳統品評脈絡中,的確讓宋徽宗與過去大家所習慣的荒誕形象格格不入,這樣的看法在近人的研究中也逐漸露出曙光。預計不久的將來,或許大家就可以不帶任何有色眼光,持平地來觀看欣賞其別出心裁的書法藝術。

(編按:宋徽宗〈詩帖〉屬於限展國寶書畫,2023年2月8日至3月21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第二檔限期展出,敬請把握欣賞機會。)

(本文摘錄自《典藏.古美術》2023年3月號〈端莊流麗,剛健婀娜:宋徽宗〈詩帖〉〉,作者:何炎泉)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博客來
蝦皮
UDN電子雜誌
讀墨電子雜誌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何炎泉( 12篇 )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