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當代藝術的紅地毯——兩種當代心靈的藝術對話「中韓國際當代美術交流展」

當代藝術的紅地毯——兩種當代心靈的藝術對話「中韓國際當代美術交流展」

藝術從傳統出發,傳統的藝術逐漸以古典型態向現代型態蛻變,新型式創作逐漸萌芽,不僅與舊時代的文化和藝術有著歷史脈絡的延續,且更進一步邁向更好的未來。本展連接起台灣及韓國的藝壇,帶來更富有朝氣、活力的作品新面貌。雙方藝術家以文會友,進行藝術交流,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以當代藝術的紅地毯為喻,寓意是邀請藝術家全新創作。期待藝術家以紅色的熱情、進取的企圖心,引領觀眾經歷創新當代藝術的洗禮,步向領航未來新藝術的方向。
Yun Ok Rye《Cube in Remembrance-Arrirang》,Canvas on Acryic,91x117cm,2018。(羅丹藝境提供)
在地理位置上位居一北一南,韓國與台灣在氣候與生活多有差異,但是在20世紀的歷史上有許多共同的經驗,因此友誼深厚,助長了雙方的文化交流。19世紀末期以來,韓國與台灣都曾不幸成為昔日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經歷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造成兩個國家有著許多共同的經驗。在這漫長的歷史暗夜中,韓國與台灣人民曾經分別在自己的土地上追求普世價值,追求思想與言論自由,也追求自己民族的美學價值與藝術價值。二次大戰以後,兩個國家在轉變成為現代化的民主社會之前,都曾經歷政治與經濟的困境,在追求文化主體性的過程中都曾困頓波折。但是,這些歷史的困境並未阻止前進的腳步。兩個社會從困難中找到出路,同時變得更為堅強。
Kwon Il《The美》,pigment inkjet print,75x100cm,2016。(羅丹藝境提供)
李國坤《大地變貌》,複合媒材,30x24cm(2件),2018。(羅丹藝境提供)
韓國與台灣的藝術發展歷程有著相似的足跡,雖然過程艱辛,卻也豐富多彩。兩個社會的美術史,從20世紀初葉就已經建立扎實的寫實繪畫基礎。二戰後、1950年代以來,受到現代藝術的衝擊,也演變出抽象繪畫的潮流。1980年代以後,社會受到當代藝術的影響,演變出複合媒材的創作方向,當代社會的價值議題也進入藝術創作的思維中。這個當代趨勢,固然將藝術的媒材從平面繪畫走向更多元的場域思維,卻也把場域思維帶進平面繪畫,使其創作思維變得豐富而深具當代特色。
陶文岳《記憶.容顏》,複合媒材、畫布,80×100cm,2015。(羅丹藝境提供)
Bae kyung Hee《Myeong ju jogak bo》,Mixed media,116.8x91cm,2019。(羅丹藝境提供)
這次「中韓國際當代美術交流展」與韓國蔚山現代美術協會合作。位於朝鮮半島東南海岸的蔚山市,是韓國走向世界舞台的當代捷徑。它就像一顆美麗的寶石閃爍璀璨,更因美麗的風景與氣候成為國際知名的渡假勝地。除此之外,城市富裕的經濟與生活,使它成為韓國工業產品的輸出重鎮,具有旺盛的文化與藝術。這次的美術交流,可以說是兩個國家的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與展覽,飛越遼闊的海洋波浪,共同拉起了一張紅地毯,攜手走向當代藝術的國際舞台。
Woo Sunglip《Love&Passion for you Hoo》,Bronze,430x230x370mm,2016。(羅丹藝境提供)
許敏雄《野地的呼聲》,油彩、畫布,45.4x53cm(2件),2018。(羅丹藝境提供)
為了提升交流的美學價值,韓國蔚山現代美術協會邀請的藝術家都是朝鮮半島擲地有聲的大師。台灣方為了回應這個真摯的友誼,中華民國中國文藝協會也邀請了地位崇隆的藝術家,包含不同世代與風格,從寫實到抽象、從視覺性到觀念性,充分表現出台灣當代藝術的多元創造力。
吳瓊娟《莊周夢蝶》,水墨膠彩絹本,72x72xm。(羅丹藝境提供)
即便韓國與台灣友誼深厚,有類似的藝術歷程,但雙方的美學心靈與當代經驗仍有差異,因此,這次交流可以說是兩種當代心靈的藝術對話。透過對話的形式,既是表達自己,也是傾聽他人。也從面對、發現差異當中知道世界的多彩美麗。既然兩地藝術家拉起了這張跨越海洋的紅地毯,就讓我們敞開胸懷、擁抱,看見彼此的美麗。
讓藝術家的歡笑與淚水,在這張紅地毯上,書寫出一頁當代藝術的歷史。
「中韓國際當代美術交流展」主視覺。(羅丹藝境提供)

中韓國際當代美術交流展

展期:台灣|2019.08.10-16;韓國|2019.09.08-16
地點:台灣|張榮發基金會六樓展廳;韓國|蔚山文化藝術中心展廳

 

廖仁義( 2篇 )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