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展演
訪談
【專題】愛妳,也厭妳──創作下的女性
【專題】出天龍國:台灣意識、地方勃發
2020年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登峰.造極」
【空總專題】給下一輪文化治理的實踐備忘錄:從C-LAB看當代都會的藝文想像
機械、實驗與演繹: 漫談當今科學藝術展的藝術體驗與科學性
2020世代,臺灣當代藝術策展新勢力
幸福感覺,臺南市圖新總館讓臺南人「走路有風」
【故宮改制爭議】以文物作為外交禮物?從故宮身世看文化遺產、政權和刻意淡化的民國史
第一次當美術館館長就上手
【故宮改制爭議】以文物作為外交禮物?從故宮身世看文化遺產、政權和刻意淡化的民國史
【故宮改制爭議】從改制爭議,看到一個大於博物館的故宮
【故宮改制爭議】一切照常或更弦易轍,如何看待故宮的下一步?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藝術界的「老勞工」劉其偉
從外來影響到自有特色,談臺灣傳統漢人金銀首飾工藝
眾善奉行:歷代高僧書法展
以影像作為歷史書寫,「藝術很有事」:想像一檔藝文節目更優質的格局
機械、實驗與演繹: 漫談當今科學藝術展的藝術體驗與科學性
V-Touch展覽|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王榆鈞的聲音導覽
以抽象重估現實:卓納畫廊拉烏爾.德.凱澤展覽直擊
眾善奉行:歷代高僧書法展
V-Touch人物|張碩尹
SK Lam 、藝術家Joan Cornellà與香港蘇富比三方聯名,「用黑色幽默分享快樂」
不再將「教育」視為展示的枝微末節:專訪北美館兒藝中心執行幕後
創發多元與包容的典範:李曉雯與徐異宸談「微笑的遇見:2020藝術進駐聯盟年會暨駁二浪宕計畫」
專欄
新聞
市場
藝博會
拍賣
全球首發指標性飯博開啟2021年,第三屆ONE ART Taipei必看作品搶先直擊
提升國際能見度與新世代培力,畫協理事長張逸羣談3年目標
「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細節完整公開,塗鴉藝術家MR. DOODLE現蹤「快閃美術館」
ONE ART Taipei 明年1月中旬再度登場,「消費性時代:ON FIRE」彰顯當代潮流精神
佳士得最新人事任命:楊凱蒂擔任亞洲及世界藝術部環球董事總經理
2020年度歐美拍賣市場總盤點:疫情影響銷售銷售模式,高端藝術市場仍具一定信心
亞洲購藏力強勢崛起,2020亞洲拍賣歲末總盤點
SK Lam 、藝術家Joan Cornellà與香港蘇富比三方聯名,「用黑色幽默分享快樂」
人物
影音
小典藏
書店
餐廳
創意空間
Dark
Light
Dark
Light
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展演
訪談
【專題】愛妳,也厭妳──創作下的女性
【專題】出天龍國:台灣意識、地方勃發
2020年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登峰.造極」
【空總專題】給下一輪文化治理的實踐備忘錄:從C-LAB看當代都會的藝文想像
機械、實驗與演繹: 漫談當今科學藝術展的藝術體驗與科學性
2020世代,臺灣當代藝術策展新勢力
幸福感覺,臺南市圖新總館讓臺南人「走路有風」
【故宮改制爭議】以文物作為外交禮物?從故宮身世看文化遺產、政權和刻意淡化的民國史
第一次當美術館館長就上手
【故宮改制爭議】以文物作為外交禮物?從故宮身世看文化遺產、政權和刻意淡化的民國史
【故宮改制爭議】從改制爭議,看到一個大於博物館的故宮
【故宮改制爭議】一切照常或更弦易轍,如何看待故宮的下一步?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藝術界的「老勞工」劉其偉
從外來影響到自有特色,談臺灣傳統漢人金銀首飾工藝
眾善奉行:歷代高僧書法展
以影像作為歷史書寫,「藝術很有事」:想像一檔藝文節目更優質的格局
機械、實驗與演繹: 漫談當今科學藝術展的藝術體驗與科學性
V-Touch展覽|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王榆鈞的聲音導覽
以抽象重估現實:卓納畫廊拉烏爾.德.凱澤展覽直擊
眾善奉行:歷代高僧書法展
V-Touch人物|張碩尹
SK Lam 、藝術家Joan Cornellà與香港蘇富比三方聯名,「用黑色幽默分享快樂」
不再將「教育」視為展示的枝微末節:專訪北美館兒藝中心執行幕後
創發多元與包容的典範:李曉雯與徐異宸談「微笑的遇見:2020藝術進駐聯盟年會暨駁二浪宕計畫」
專欄
新聞
市場
藝博會
拍賣
全球首發指標性飯博開啟2021年,第三屆ONE ART Taipei必看作品搶先直擊
提升國際能見度與新世代培力,畫協理事長張逸羣談3年目標
「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細節完整公開,塗鴉藝術家MR. DOODLE現蹤「快閃美術館」
ONE ART Taipei 明年1月中旬再度登場,「消費性時代:ON FIRE」彰顯當代潮流精神
佳士得最新人事任命:楊凱蒂擔任亞洲及世界藝術部環球董事總經理
2020年度歐美拍賣市場總盤點:疫情影響銷售銷售模式,高端藝術市場仍具一定信心
亞洲購藏力強勢崛起,2020亞洲拍賣歲末總盤點
SK Lam 、藝術家Joan Cornellà與香港蘇富比三方聯名,「用黑色幽默分享快樂」
人物
影音
小典藏
書店
餐廳
創意空間
Dark
Light
展演
隨風舞動,顛覆想像:來屏東落山風藝術季,走訪海口小鎮逆風之旅
經過兩年的籌備,第二屆落山風藝術季於今(18)日在「落山風之吹風看海地」揭開序幕,
動物外交征服西班牙,下一個目標是月球:洪易101迎春展,與西班牙展會連線同步開展
「洪易西班牙星際之旅-台北迎春派對101」與西班牙「洪易星際之旅-洪易雕塑藝術個展」連線盛大開展,不僅如此,位於香港淺水...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仍待補上的拼圖
「臺府展現存作品展」可以說是今年度繼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特展後,最具規模的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史展覽。
亂世新生:和美術館試營運看「世間風物」
正如安藤忠雄的設計,宛若水波紋一般序列漸進,和美術館並不只關注和諧的靜止狀態,「和」的諧音「huò」,亦指向「混合」的動...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際交流展放眼「視窗之外」,超越「框限」、「連結」內外
桃園市立美術館歡慶成立三週年,特舉辦「視窗之外-桃園市立美術館&荷蘭烏特勒茲中央美術館館際交流展」,透過與荷蘭烏特勒茲市...
低頭思故鄉,抬頭看遠方:桃園市立美術館三週年館慶論壇
2021年,桃園市立美術館邁向三週年,以「藝備起」為題策劃一系列館慶活動,並邀請廖仁義教授擔綱策劃論壇。館慶論壇之外,桃...
當島嶼重新意識到海洋:地景探索、港都文史、風景靜物與愛情數據
過去的長期影響,造成了當代大眾對海洋文化的陌生。不過或許因為這樣的疏離,反倒讓許多意識到過去那壓迫時代的藝術創作者試著以...
C-LAB率藝術家展台灣新媒體藝術實力,參與南法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
「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是歐洲相當年輕的獨立展覽團隊,負責參與「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台灣...
肉體叛亂者拒絕檔案的美學與存在再問:EX!T10—陳界仁《再現空白》與「奶.精儀式」時期的泛實驗影像
邁入第十屆的「EX!T—臺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延續十年來對「歷史—美學—現場」的考掘,本屆由劉永晧策展,以1980年...
林珮淳:書寫一部賽伯格演化寓言集
近期臺南市美術館(南美館)「夏娃克隆啟示錄—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創作展」,以及同期於台南B.B. ART舉辦的「數據×...
文章導覽
1
2
3
4
...
44
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展演
訪談
專欄
新聞
市場
藝博會
拍賣
人物
影音
小典藏
書店
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權聲明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