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炎泉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處長。

端莊流麗,剛健婀娜:宋徽宗〈詩帖〉
傳世宋徽宗(1082-1135)瘦金書多為寸許小字,帶有精緻秀麗的美,很難想像大字〈詩帖〉的強烈視覺衝擊,用筆暢快淋漓,...
遊戲三昧:黃庭堅的〈花氣薰人帖〉
《花氣薰人帖》可以說是黃庭堅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對臺灣觀眾更是如此,近年來衍生出許多相關影音創作與商品。翻開過去的研究史,...
結字:因時相傳
「法書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段話在書法史上膾炙人口,出自元代大書家趙孟頫(125...
點畫:筋骨血肉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雖然只是蘇軾(1037-1101)的詩句,卻為寫字開通了一條大道,令書家的個性獲得認...
提按:聚散離合
「提按」並非從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書寫技法,是因應桌子出現後才發展出來的控筆技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毫毛的聚散離合,以達到調...
中鋒:如錐畫沙
中鋒用筆的確切起源大概很難精準推知,不過換個角度從結果來觀察,不難發現歷代的傑出書法作品中,點畫線條講究圓潤厚重是一個基...
墨痕: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乍聽似乎很玄,事實上是非常科學的描述。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在於墨水量,畢竟要讓墨水滲入木板達到三分,流進板中的量...
書品、品書:字要怎麼看?
書法的創作工具為圓錐狀的毛筆,主要以獸毛綁縛製成,如同東漢蔡邕(132-192)所提「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柔軟加上圓錐外...
紙槌瓶之謎:解碼乾隆題詩裏隱藏的文物真相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汝窯收藏中,有兩件非常著名的長頸瓶,又被稱為紙槌瓶。乾隆皇帝稱之「官窯瓶」與「汝窯瓶」,曾在一件龍泉窯盤...
從張大千的一封信談起——紙想告訴你:鳳梨紙、羅紋宣、 羅紋箋、魚子箋的故事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今年4月1日至6月25日隆重推出「巨匠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展出其生平代表作及常用印章,可以略...